例谈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

2009-07-14 03:11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南沙群岛意图语言文字

武 强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课有别于其它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介绍了南沙群岛富饶的物产,描述了南沙群岛迷人的风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之情。

南沙群岛的美丽既是自然风光的客观呈现,又是作者对自然风光的主观感悟;课文《南沙群岛》之美既体现在作者的优美语言上,更体现在学生对作者优美语言的感悟上。如何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领略到南沙群岛的美丽景观,又让学生通过南沙群岛的美丽景观感悟出作者语言的优美呢?语感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1.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是学生朗读、理解课文的导路明灯。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灵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神奇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欣喜地认识语文老师的“性情”,认识语文课无它可比的特有味道。]

2.学生朗读

(1)模仿读,即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语速、语调、节奏、情感等反复地自读课文。

(2)讲解读,即以读代讲,讲在读中。教师简明扼要地讲解课文“总——分”的写法,扣住“物产丰富”中的“丰富”及“景色迷人”中的“迷人”,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领悟南沙群岛物产丰富与景色迷人的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读”是语感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朗读能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传递着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和韵味,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讲解读,能从整体上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同时触发语感,即触发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质地等多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

二.品味语言,生成语感。

结合具体的语感情景,采用“重音读一读”、“换一换”、“删一删”、“评一评”的方法,启迪学生动脑、动口,对文章中用得精妙的词句咀嚼涵泳。如: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一串串、晶莹的珍珠]

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星罗棋布]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难以计数、蕴藏、用之不竭]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接,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蓝玉、翡翠、水天相接、蔚为壮观]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清澈明亮、五彩缤纷、心旷神怡]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屿,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碧波浩渺、一团团、一簇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是语感教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可以说,没有品味语言的语文课就称不上语感教学课。通过美读感染法和比较揣摩法,让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生成语感。]

三.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5题: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再根据课文内容向别人作介绍。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进一步感悟课文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四.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1.完成课后第3题:读一读,再抄写。即读写“辽阔”、“水天相连”等8个词语。

2.完成课后第一题: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感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更需要对语言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让学生在读写词语中积累词语,在背诵中积累句子,这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语文教学的精华,因为它是积淀语感的有效方法。]

武强,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猜你喜欢
南沙群岛意图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我国美济礁引种植物调查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不打自招
海洋划界中远洋岛屿法律效力分析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不打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