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傅 涞 本报记者 李 虹
一所高校开设多种外语课程,是培养和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教育界人士称,高校培养人才在注重“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发展。
圣彼得堡大学开设50门外语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又称列宁格勒大学,是以文化和自然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俄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世界排名第28位,堪称俄教育精华所在。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都毕业于该校法律系。
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20个专业系中,语言系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也是俄规模最大的外国人语言教育中心。语言系和东方学系开设的课程中,包括俄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瑞典语、阿拉伯语、汉语、蒙古语、突厥语、日语和韩语等近50种外语。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在介绍中说,学校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实行主辅修、外语加专业方向等多种模式培养优秀人才。开设各种语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来掌握和了解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等方面,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
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教师奥莉加对记者说,当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大学不开设外语课程、不对外国文化进行研究的。圣彼得堡大学开设这么多外语课程,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突出一个高校的全面综合性。语言是文化载体,学生通过学习该国的语言才能对这个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法律、社会和风土人情等有一定了解。奥莉加认为,多掌握一门外语相当于多打开一扇内外交流的窗户,也多一样技能、多一条人生道路。现在语言加非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是职场抢手货,比如现在俄中关系良好,不少俄罗斯学生选修汉语,毕业找工作时,如能熟练掌握中文,哪怕只懂一些中文,在某些工作岗位上就比其他人更具竞争优势。
对于这种观点也有不同看法。卡莉娜—沙尔佩科娃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现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所中学任教。她说,在学校开设的外语课程中,英语、汉语、德语和法语等比较紧俏,她选修的是相对冷门的匈牙利语。卡莉娜说:“选修一种语言,只是通过这种语言对这个国家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我不知道现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到毕业,不管是专业语言毕业的,还是其他专业毕业的,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和她一起学匈牙利语的10个同学中,只有她还能用到所学的语言。卡莉娜说,一个学校开设多少种外语课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质量,当然还有学生对这些外语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我们不可能都当总统,但我们需要在学校学到一些实际可用的知识和语言”。
中国小语种报考热
国外对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中国也是如此。小金去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其他专业的同级学生已经在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可她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近年来阿拉伯语、俄语、法语等专业毕业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好,无论是进入国家机关或者外企,还是出国或者读研都十分顺利。各高校就业数据显示,近年来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比较高,有的高校达到100%。市场人才需求制约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就业形势反过来又影响高考考生报考专业,小语种专业近年来的就业热还将继续引领明年高考的报考热。
据悉,我国高校招收的语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等;另一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日语、韩语、蒙古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等。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开设43种外语课程,是国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大学。除了传统的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还开设了9个新语种: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和菲律宾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对记者表示,从往年报考的情况来看,英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还有瑞典语,这些专业比较热。相关语种出现火暴情况,一般会根据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这些对象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得比较好,与中国双边关系发展良好,报考的情况就会比较热。
话语权与政经实力成正比
一位长期在英国生活的记者表示,英国人首选的外语是法语,其次是西班牙语和德语,最近几年汉语变得热起来。据记者了解,日本的外语学院不多,人们大多选择到业余的语言学校学习,大多学英语、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等。如今学汉语和韩语的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孔子学院让很多人对汉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位从事外企服务工作的人士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其使用和传播受到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政治和经济因素。小到个人,大至团体、社会乃至国家联盟,其“话语权”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政经实力成正比。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霸主地位使英语无形中成了全球通用的语言,日德韩等国战后迅猛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语言优势日益凸显出来,法语、俄语和汉语等之所以成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也与它们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分不开。此外,西班牙语的发展空间也很大。西班牙语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有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此外,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这都成为西班牙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传媒大学从事语言教学工作的老师认为,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可以说,学习外语就是在学习、了解别人的文化。外语学习理论中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对目标语言的人民和文化有好感或持肯定态度会大大促进对该国语言的掌握,反之亦然。如今,国内的“韩流”依然盛行,韩剧、韩食……随之而来的还有韩语热。就日语而言,虽然中日关系存在一些矛盾,但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十分频繁,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也很多。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郭之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以前的学生选择外语,最多是英语、俄语,如今变得多样性,选择学西班牙语、德语、日语和韩语等语种的学生也多了起来。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很多外语学院还增加了不少以前没听说过的语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需求的一个反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形势,语言首当其冲成为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