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虎
摘要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创建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体育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因此要从体制,措施入手,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农村体育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甘肃省农村体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其中有9亿以上人口是农村人口,但是,若没有9亿农民的身体健康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就成为一句空话,就谈不上体育强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化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体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与社会发展,建立和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体育势在必行。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 甘肃省河西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
2.1 农村体育人口现状
据调查在农村,参加体育活动的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男女比例差距也很大,基本上是男性多与女性,而中年人由于受经济状况和生活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参与人数较少。此外,受“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影响,女性除劳作时间外,其他时间都用来操持家务,辅导子女,很少有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导致男女比例失调,还有农村参加体育的人口比例也远不如城市。
2.2 农民闲暇时间主要活动
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由于季节因素,冬季农村基本上没有农活,闲暇时间,农民主要活动有看电视、打麻将、打牌和聊天,健身活动还不是大多数乡村农民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休息和娱乐方式。由于经济的发展传媒、传播网络发达,电视节目丰富,使“看电视”占据了极大部分农民的大部分闲暇时间;另外,现今的农村在“打麻将和打牌”中仍然赌风严重。因此,全民健身的开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引导农民从开“电视”和打“麻将、牌”的赌局中走出来,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3 农民生活负担过重制约农村体育发展
众所周知,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前提,体育是一种具有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提高人类精神享受的非必需的发展性消费品,同医疗、卫生、教育和其他社会保障因素相比,其对人的生存影响还处在次要地位。所以没有农民的富足,农村体育就无法发展,而农民负担过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应有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如体育场馆、道路、基本的水利设施),农民不能享受,或需要自己来“买单”,可自由支配收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同时,农村居民预期支出不断上升(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客观上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2.4 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的滞后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体育蓬勃发展,人们的体育健康、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而我国的农村体育却十分薄弱,造成这一状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我国的广大农村,农民的科教文化素质与社会整体发展不适应,农民科教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与其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科学文化素质越低收入待遇越差,收入待遇越差就越穷,越穷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越困难,进而严重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而教育是提高科教文化素质的关键,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缺失,是造成农民的科教文化素质较低的重要因素。
2.5 农民体育意识淡薄
据2002年农村固定观察办公室对全国317个定点村的调查,只有59%的农村劳动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仍占8.5%。豎当前,农村仍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地区,这除了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外缺乏体育锻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农民,包括一部分干部都认为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没病就是健康”, 缺乏对健康的认识。农民受教育机会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比较少,文化素质比较低,陈旧的传统观念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2.6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素
我国现价段群众体育管理系统有群众体育政府系统和群众体育社会系统共同组成,政府管理系统包括政府专门管理系统和非专门管理系统由体育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组成。豏调查发现,大多数县级体育部门由于硬软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担负起领导、协调和监督职能,从而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镇连管理、组织文体活动的专干都没有,更毋论管理水平的高低了。豐这极大的影响了和限制农村体育的发展。在甘肃省河西地区乡镇一级就根本没有专门的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只有在上级部门要开展某些体育比赛或文化活动时才临时招募应急人员。这种临时性的基层农村管理形式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是农村日常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长期缺乏有效的指导。
2.7 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农村体育资源严重滞后于城市。从体育场馆资源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近75万个,其中占国土面积16.5%和占人口42%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58%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而甘肃省农村所占比例就更少。这一分布结果导致许多农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在西北农村,47.1%的村子甚至连一块土制的篮球场都没有。
3 促进甘肃省河西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1)充分利用重大体育赛事,引导农民逐步关注体育、参与体育运动。我们应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竞技体育大获全胜的重大契机,因势利导,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农村体育发展。奥运会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地区可借助这个机会大力宣传体育知识、保健知识、奥运知识,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视、录音、广播、墙报等)以政治文明、科学健身、现代公民意识、法制和人权意识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内容,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观念。
(2)提高滞后的农村教育水平。据调查,体育锻炼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长而增长,城市居民锻炼率明显高于农村,农村地区的教育程度已经跟不上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农村教育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大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
(3)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体育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农民的负担相比以前而言正在逐步减小。但是要想使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减轻农民负担是最为直接的。首先,国家首先应逐步消除体制障碍,解除城乡二元结构。从1958年出台的户籍管理机制,一直延用至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一体制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从生活质量、教育机会等几方面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次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无后顾之忧,有能力从事体育活动,使农村体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4)健全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制度保障。健全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农村体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农村体育专职管理岗位的设置是农村体育管理不可或缺的。设立专门的村干部负责本村的体育工作,并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指标。
(5)积极开展农闲节假日体育活动。由于河西地区农村的劳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农村体育活动应主要安排在农闲时间,利用重要的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的举行。开展农闲节假日体育活动应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养成有规律的参与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