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光
摘要思品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多媒体思想品德教学
1 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变枯燥为生动,活跃课堂教学
多媒体以其声、形、色直接作用学生的感观,变枯燥为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八年级有关“环境保护”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就让学生欣赏录像,欣赏绿茵的草坪,郁郁葱葱的大树,美丽漂亮的花丛,峻美的山脉等,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山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河岸上水草绿油油,小动物尽情玩耍,慢慢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黑了,里面的小鱼儿漂浮起来了,地面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萎蘼不振了,小河哭了,此时屏幕上出现二行字:保护环境,拯救小河。学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染,积极性很高。
2 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时事评论课”,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多方位展示相关资料,开拓了学生视野、扩大了知识容量,为学生评论提供充足的素材;与思想品德课密切相关的时政新闻,因与上课时间冲突,学生无法准时收看,而多媒体网络则有利于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新闻补报”;初次参加辩论赛或知识竞赛的同学因没有经验、不熟悉竞赛规则而不敢面对,即使老师极力发动亦难以奏效,而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示竞赛现场,使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连续几次观摩,同学们便能基本掌握一些参赛技巧、规则,并拥有了充分的自信,即使是初次参赛同学,也能从容上场,坦然面对,“万事开头难”也不再难了,总之,多媒体弥补了活动课中的不足,丰富了活动课内容,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用多媒体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思品课上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是激活学生求异思维的最好的方法,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难以有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
4 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生活化。道德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让教材真正回归生活。为此,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创设生活情境中的优势,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道德,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去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注重情趣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交互性。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中应注重交互性,多媒体不仅是展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更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手段,整合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有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把许多东西呈现给学生了,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反映良好。但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追究其原因,我认为给学生的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被计算机代替,学生的思维在停留在形象直观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思维惰性。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需要具有学科本身特色的设计。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用“问题”吸引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视听刺激,就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魅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