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苏冷战结局的国际体系层次分析

2009-07-08 02:44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8期
关键词:美苏阵营霸权

祖 宁

摘要美苏冷战结束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本文尝试对美苏冷战结局进行国际体系层次分析,以期对美苏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冷战 国际体系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D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72-01

二战结束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一般被称为两极结构,它是建立在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缘军事对峙和意识形态竞争基础上的。尽管雅尔塔体系是一个明显的两极结构,但在本质上它却是一个不对称的,甚至可以说是美国霸权基础上的两极结构。在两极体系下,这种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不对称从一开始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苏冷战的结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美苏两个权力中心的实力不对称。这种实力是一个综合实力的概念,既包括纯粹的物质力量,也包括国际威望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等软实力。二战结束后,苏联尽管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它是一个“虚弱的超级大国”,是一个“泥足巨人”。尽管在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但是整个国家却饱受战火摧残,军民死伤惨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可以说国家的物质力量遭到巨大削弱。尽管战后其实力有所恢复,但是基础依旧薄弱,斯大林体制下超常规、不正常的发展为后来苏联的种种弊端埋下了祸根。苏联的力量主要在于其在二战中获得的国际威望,是較单一的软实力。可以说,战后苏联的综合实力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军事实力较强而经济实力较弱;软实力较强而硬实力较弱。

反观美国,其实力不仅强大而且均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仅远离战火,而且大发战争横财,两场残酷的世界大战不仅没有削弱美国的物质实力,反而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通过战争,美国建立了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军备,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美国在海军、空军方面拥有绝对领先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垄断了核武器。在后来的军备竞赛中,虽然各有千秋,但是总体来说,美国对苏联保持了比较明显的优势。战后美国的经济也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不断拉大对苏联的经济优势,形成了战后以金融霸权为核心的美国经济霸权。软实力方面,在战争中,美国获得了不逊于苏联的国际威望,并且通过建立一系列国际制度将这种国际威望变成了稳定、现实的力量基础。以联合国为代表的集体安全机制是战后美国制度霸权的最重要基石,而且还形成了以两个重要的侧翼,即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战后世界经济为基本框架;同时,美国在安全领域还建立以北约组织为核心的一系列多边军事同盟和安全机制。

第二,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实力不对称。二战结束后,分别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核心的两大阵营。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大集团竞争、对抗的历程。但是,这两大阵营之间并非势均力敌,而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以苏联为首的、包括东欧、中国以及其他亚非拉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除了苏联是传统的权力中心外,大多数国家过去在政治和经济上大多从属于西方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依赖性较强,而且政治和社会结构处于剧烈变动之中,总体实力较弱。

而以美国为首、包括西欧和日本在内的西方阵营都是传统的权力中心和经济中心。尽管西欧和日本在二战中受到极大削弱,但是其战略价值和战略地位并没有下降。早在冷战开始初期,美国“遏制”战略的设计师乔治·凯南就认识到,美国要想赢得和苏联斗争的胜利,就必须控制世界最主要的几个工业中心。因此,在随后的冷战岁月里,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加紧控制、扶植西欧、日本等传统工业中心,使得它们很快得到复兴并实现重新崛起。二战后西方经济的整体腾飞和稳定的经济秩序,某种程度上是霸权国——美国提供的公共物品,但又不完全如此。它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开放性和自由性。维持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助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需要;同时,它有助于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争取绝对收益(即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收益等),避免相对收益(即相对于他国的收益或者说在战胜他国的过程中获得的收益)。

第三,两大阵营在内部稳定性上的差异,加剧了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差距。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数次分裂。苏东关系、中苏关系的分歧和分裂不仅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的凝聚力大为削弱,而且其内部激烈的竞争使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趋于瓦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一方面在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奉行的两种关系准则的内在冲突。另一方面在于同盟内部缺乏成熟的协调与合作机制,联盟往往会随高层领导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准则方面,一种关系准则是共产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一种是现代国家关系的主权原则。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一旦产生矛盾和分歧,很不容易实现妥协而确保同盟的继续存在。特别是当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这种分歧和矛盾也就更加明显。加上没有很成熟的协调制度对联盟内部的分歧和矛盾进行调解,同盟很容易出现分裂。

反观西方阵营,虽然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不时冒出独立自主倾向,但是其内部的竞争始终是在以美国为领导的西方阵营的内部框架中良性进行的。德国和日本作为两个“半主权国家”和“不完全强国”,不仅在国内政体和社会结构上更类似于美国,而且深深地融入了西方国际体系,成为这一体系的维护者。这主要归结于战后西方阵营内部的国际秩序。

猜你喜欢
美苏阵营霸权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走向冲突:石油租让与苏联在伊朗的目标——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六)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量子霸权”之谜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顺丰联手“三通一达”反水对抗阿里菜鸟阵营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