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社会学、哲学等角度分析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第一,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第二,着力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第三,重视民间文学;第四,追求离奇情节,异域色彩,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原因;创作特点
“浪漫主义”作为文艺的一种创作手法,是古已有之的,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是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为突出特征的文学运动。浪漫主义思潮最先出现于德国,接着在英、法等国得到充分发展,在俄、美等国影响也很大。其中,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霍夫曼,英国的拜伦、雪莱和法国的夏多布里昂、雨果等是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以及社会上各阶层对“理性王国”的普遍失望,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加之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等条件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一些国家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风起云涌的斗争给予浪漫主义文学以热情和理想的鼓舞。但另一方面,这些斗争遭到了镇压或失败。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也更加暴露。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现实,和启蒙学者给人们描绘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大相径庭,这使人们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所宣传的理想深感失望。这种失望情绪促使作家去追求新的理想,这就促成了浪漫主义的产生。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要求文艺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气魄。这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另外,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提出消灭阶级对立,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的理想,这一切对浪漫主义文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促使浪漫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也有文学自身的一些原因。十八世纪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法国卢梭传统,都推崇自我,崇奉主观情感,热爱大自然和朴实的民间文学。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它又是继启蒙文学之后,与古典主义文学斗争中产生的。古典主义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想。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启蒙作家首先打出反对古典主义的旗帜,写出了一些富有强烈感情的作品,浪漫主义作家继承了启蒙主义文学反古典主义的战斗传统,他们否定了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强调创作自由以及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德国浪漫派首先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反驳,提出一种以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这就是欧洲文坛最初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此后,浪漫主义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纲领、有理论基础的文学运动,把欧洲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浪漫主义作家或是憧憬未来,渴望有更理想的社会;或是寄情山水,讴歌美好的大自然;或是缅怀中世纪,描写远方异域的情调。但是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中形成两种不同的倾向,即通常所说的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倾向,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往往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民主革命思想、民族解放斗争结合在一起。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未来。消极浪漫主义反映了贵族阶级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敌视态度,代表了没落贵族阶级的政治愿望和思想情绪。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把理想转向过去,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的封建宗法社会,妄图开历史倒车。尽管浪漫主义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他们在创作手法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1、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作家由于对现实不满,往往着重描写自己的理想,用理想的世界对现实进行批判。浪漫主义作家往往不注意真实地描绘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而是着重表现那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酣畅淋漓地抒发带有时代烙印的主观感情。敏感的浪漫主义作家仿佛是社会心理领域内的探险家和最先传递心理信息的信使,他们侧重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内心反应和感受,重视人的精神主体性,着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因此它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想,强调创作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的体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了文学的首要地位,使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其真正的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华兹华斯认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在浪漫主义的作品里,客观的现实生活内化为主观的感受和情思,用理想的美来反对现实的丑,显示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波动的轨迹,反映了社会心理的趋向。这种奔放的、直露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感情的强烈抒发,显示了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
2、着力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大都受卢梭“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把大自然看作是精神上的寄托,赞美大自然,蔑视丑恶的现实,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相对比,着力歌颂大自然纯朴的美。他们通常以大自然为背景,寄情山水,在闲云野鹤、湖泊大川中,寄托作者的情思,在湖光山色、狂涛巨浪中宣泄作者的爱和恨。如拜伦诗篇中的山川瀑布、惊雷闪电,均以美的形式对照出现实生活的丑;雪莱诗篇中的云雀冲破乌云,憧憬着未来和自由,西风则象征着一种新的社会势力,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华兹华斯素有“自然诗人”的美称。
3、重视民间文学。浪漫主义作家大都十分重视风俗文学,他们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极感兴趣。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只追求高雅而排斥民间艺术的做法,许多作家从收集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开始创作。更多的人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利用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这是因为民间文学不仅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而且在想象的丰富、感情的真挚、表达的自由、语言的生动、通俗等方面,都给浪漫主义文学以很好的借鉴。德国晚期浪漫派、英国司各特的历史小说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民主倾向。又因为处在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汲取民间文学营养,继承民间文学的民族传统,有助于唤起民族意识的觉醒。
4、追求离奇情节,异域色彩,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与古典主义拘泥于“一切要合乎常规”的陈规,追求静穆、素朴、和谐的审美理想相反,
浪漫主义作家在作品中构思离奇曲折的情节,渲染奇特的异国情调,描写异乎寻常的自然环境和广阔多变的场面,采取鲜明的对照、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非凡的英雄人物,让美好的理想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照中得到更集中、更充分的体现,以期达到奇异的艺术效果。如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色彩缤纷的神奇世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情调奇特的宗教节日画面,都给人深刻的印象。
虽然浪漫主义文学占据文学潮流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早已结束,但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将长期影响着文学创作。浪漫主义文学别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对于研究西方文学,或把浪漫主义创作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林亚光.简明外国文学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04.
[2]张立明,刘欣,胡小林.外国文学史纲[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7,07.
[3]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06.
【作者简介】
桑艳霞(1977-)女,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讲师,硕士,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翻译等.
简析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文史纵横
文史纵横简析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简析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桑艳霞
(德州学院山东德州25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