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区教育现状研究骆建

2009-07-06 03:54艳徐晋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区教育

艳徐晋

【摘要】杭州市的社区教育起步早、发展快,为杭州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尚需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加强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的协调统筹作用,更要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提高社区教育实效。

【关键词】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教育券;学习型城市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区内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总称,其实质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性是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都是根据社区的特性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的,社区教育的目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杭州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杭州市社区教育始于1989年初,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通过社会与学校相配合,以青少年校外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环保、治安、交通意识等方面的宣传活动。虽然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教育对象并非面向全体居民,但它为现在的社区教育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1998年至2005年,杭州市把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教育纳入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工作议程、纳入了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框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1年杭州市召开了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社区教育经验,考察社区教育先进典型、聘请专家指导,提出了发展社区教育的规划。2002年市教育局为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杭州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方案》,市政府在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论证,于2002年12月正式下发了《杭州市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了社区教育和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迄今为止,杭州市已有下城区、萧山区、上城区、拱墅区和江干区的社区学院被评为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他们的经验得到了全面推广。

二、杭州市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

1、建立了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

杭州市在探索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杭州市市政府设立由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综合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区、县(市)政府具体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创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区、县(市)政府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区、县(市)教育局设立社区教育办公室;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学校、社区分别建立校外教育领导小组和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杭州市初步实现了“政府推动力、部门协作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群众参与力”相结合的“五力合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近年来,杭州市社区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其它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社区自主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建立独立社区学院的城区社区教育运行模式和依托电大建立社区学院的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模式。

2、整合、开发建立了一批社区教育的网络基地

一是开放中小学活动场地和教育资源。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就近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开展各种活动,还可以参加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多种培训;二是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文化机构、体育馆、科技博物馆、青少年宫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无条件向社区开放;三是盘活教育资产。在调整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建立区、县(市)的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分院),社区市民学校(教学点),如下城区的“1765”工程;四是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刊等印刷媒介和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电子媒介,利用其传播速度快、传输量大、教育效率高的特点,根据社区成员的需求,将相关教育内容通过媒介传播给社区成员,社区成员通过与媒体的接触,达到阅读学习、视听学习、在线学习。

3、多元筹措教育经费

针对资金短缺这一困扰社区教育发展第一大难题,杭州市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各区政府每年从教育财政支出中单列社区教育经费,用于社区学院建设,确保每人每年社区教育经费达到1-2元,包括外来人口也实施同城待遇;街道也设立了社区教育基金,用于聘请教师讲课,帮困扶贫等;社区则充分运用社区共建优势,在共建单位的大力协助下,设立社区教育基金,用于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如浙江联通公司每年为下城区共建社区提供10万元的教育经费,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继续学习,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券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资助;二是政府出资。社区居民可以用这些教育券参加社区学院的学习、培训活动。在使用上向两类人倾斜:一是需要学习却有经济困难的人群,二是下岗工人等弱势人群。

4、注重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和培养

在由社区学院、社区分院及市民学校组成的三级教育网络中,专职师资队伍和兼职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志愿者队伍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力量。在众多社区中蕴藏着包括教授、学生、领导、普通工作人员及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涉及教育、文化、娱乐、休闲、法律、卫生保健、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支数量多、水平高又自愿为居民服务的队伍。建立这样的人才库,并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能够极大的丰富市民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提高社区教育水平。

5、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

根据各类不同人群的需求,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立足点。根据教育培训对象和需求不同,采用了班级授课、现场指导、参观座谈、实践操作、文体活动、网上点击等多种教育培训形式,市民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在“教育超市”中自由选择培训项目学习。广泛开展各种终身教育学习活动,如“市民英语节”、外来人员“学习与创业论坛”、各种“读书会”、“教育文化节”、“终身教育学习园地”等等,其中下城区每年举办长达一个月“社区教育节”,上城区面向弱势群体发放的教育券,评选学习型社区、人文社区等六大特色学习型社区评选活动,都为推进杭州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杭州社区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近几年杭州社区教育发展快速,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也发现,相当比例的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度不高,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偏少,并且经费不足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的问题构成了社区教育发展的障碍。

1、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从运行情况来看,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着整合统筹不力、关系不顺、部门分割等问题。社区教育工作涉及到教育、人事、劳动、民政、财政等十多个部门,存在着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当前,社区教育尚需党政整合统筹,仅靠教育主管部门单兵突进,难以协调和推动,相关政策也难以配套。

2、社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各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多为一些零散性培训,规模不大,内容拓展不够,社区居民参与率不高,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3、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难以落实

社区教育是一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在现阶段,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从各地情况来看,《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努力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更是纸上谈兵。像杭州某区已达到人均10元以上的经费投入,其社区居民教育培训率也还达不到35%以上。

4、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由于公共教育资源不足,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开发不够,社区学院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了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社区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

四、促进杭州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站在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社区人”,社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包含基本社会信息的最小组织单元。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代表我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是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各地党政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高度,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大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的思想,重视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现代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区服务。

2、进一步加强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的协调统筹作用

如果社区教育只由一个部门来承担,那么在调动资金、整合资源和配备人力等方面将会产生无法协调的问题。无论是科层制的垂直结构还是横向关系的网络结构,都要求有一个整合协调机制,从而达到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社区教育的目的。因此,基于目前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现状,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统一协调和监管作用不可缺位,必须在加强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操作层面干预的同时,调动机构、社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共同致力于社区教育的发展。

3、创新社区教育模式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都出现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其内涵是以社区学院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通过理事会以及运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手段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社区教育。其具体运作方式为:接受街道办事处、民政局或者区域内单位委托,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为:以社区内学校为主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学院成功经验,在社区内开展具有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其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各界委托项目教育与居民自治教育于一身,成为一种新型的前途光明而又与现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同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此外,发展以综合大中小学校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组织者或牵头单位,实施以在校大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社区教育。将社区教育的内容融入学校课堂,同时,将社区居民请进校内,共享学校文体设施和教育资源,将社区教育从课堂扩展到整个社区。

【参考文献】

[1]刘尧.浙江省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08(1)P16-18.

[2]刘夏蓓.李泾.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北京社区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4)P76-78.

[3]沈光辉.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措施研究[J].继续教育,2008(1)P13-15.

【作者简介】

骆建艳(1976-)女,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徐晋(1975-)男,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社区教育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地方终身教育立法的思考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