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锋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谈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并提出改进辅导员工作的想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改进想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保证,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我国实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不够,让这支队伍显现不少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新世纪里,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突出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的工作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所以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为做好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党建、宣传活动等工作,不得不在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全力周旋于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等部门之间,且大部分高校的专职辅导员还要承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形势政策教育、心理讲座、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些还同时兼任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一天24小时服务于学生,有些辅导员产生了打着教师的“牌子”、干着学生“保姆”活的感觉,经常感到精力分散,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本职工作,造成辅导员工作“缺位、虚位、错位”,职责不明确。
2.工作的深度和外延性不够
正因为辅导员工作的泛化,泛职等特点,辅导员在工作中疲于奔命,还要承担课程教学工作或其他行政事务等,有时不得不采取完成任务式的应付方法,每项工作都是来一项应付一项,工作的外延性差。比如思想工作,这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可各种事务使辅导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去研究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做得更好,更无从谈起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去教育学生,无从达到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辅导员队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普遍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因此职称、待遇等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全面、量化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4.辅导员平均“寿命”短
目前高校辅导员绝大部分属于兼职,这些兼职辅导员只是把从事辅导员工作做为一个过渡时期, 平均职业寿命是三到五年,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三到四年的就已是“老辅导员”,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没有把它当成事业去经营。一部分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就业才加入辅导员的行列,工作中成天琢磨打探如何进入其他机关或考取公务员;部分辅导员从任职当天起就把辅导员工作看作转为专职教师的过渡途径,缺乏工作责任心和耐心,特别是一些能力强、思想活的学生工作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这项工作,大大影响了这支队伍的质量;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复习考研等因素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一心搞科研、复习,一旦拿到学位或考上研究生就走人,学校不得不重新选聘大量新辅导员来充实队伍,造成高校学生工作上的不稳定性和不连贯性。
5.辅导员队伍缺乏业务培训
现在高校大部分政治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很少接受如何当好政治辅导员方面的培训,所以上岗后,辅导员受到诸多社会现象的困扰,如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扩招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等等,无形中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些问题面前,校规校纪、老师的教育批评、同学的帮助有时显得很苍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由于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暇进行业务培训,这就使得他们的知识较陈旧、知识面狭窄,对新知识利用少,无法承担新世纪的学生工作,严重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6.辅导员队伍待遇问题有待解决
我国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社会地位相对而言比较低,而且绝大多数学校辅导员几乎都是超负荷运转,却未得到应有的报酬,加上住房、工作环境未能很好地解决,入编机制、职称评定等方面又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尤其是职务级别,只有很小一部分高校有明文规定辅导员工作多少年以上,可以给予科级或处级待遇,导致在岗的辅导员从自身发展和前途考虑,不能、不愿也不敢潜心本职工作,拥有硕士学历的辅导员往往认为目前的工作岗位不能带来与其学历相当的价值,从而导致其产生心理落差,情绪出现低落、倦怠、沮丧等状况,进而影响辅导员的工作业绩。
二、对改进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1.明确职责,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有全面、准确认识,要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辅导员工作职责,按照与学生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与烦琐的行政工作分开,使辅导员减负增效,让辅导员能有专门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调研,系统分析,对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实施意见。
2.加强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
只有加强政治辅导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尤其加强对政治辅导员进行管理、教育知识和政工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系统学习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定期研究和解决近期在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高校领导在要求辅导员积极工作的同时,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采用多种培训形式,不断丰富辅导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如聘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开设讲座或培训,传授经验和信息,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又如加强兄弟院校间的工作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政治辅导员不断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使工作程序更合理,更科学,便于管理。
3.创新辅导员教育机制和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变迁和高校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由以往的教育管理为主转为对学生的指导、服务保障为重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时政热点,提高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同时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在做学生就业指导这项工作时,开始主要着手于信息的传递,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我们会有许多扩展就业的途径,也会知道就业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去工作。对于一条就业信息,要经过分类,然后重点向特定学生推荐。就业工作有了针对性,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虚拟媒体,利用班级校友录、QQ群和飞信等高科技工具平台,占领思想文化与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发挥党校、团校的作用,积极开展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活动,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
4.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辅导员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因而对他们思想上、生活上主动关心的同时,要严格管理。要在辅导员工作队伍内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倡公平竞争,对他们的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日常工作、教育管理、稳定工作、获得荣誉称号等方面对辅导员道德素质的评估,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职务、免试参加更高学历深造等奖励及激励;或对工作表现优秀并有一定实践经验者,任命为科级或处级职务,享受相应待遇,而且要形成长效机制,促使辅导员考核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如我校对辅导员考核时参考以党员率、出勤率、获奖率、违纪率、就业率为主的“学生工作量化考评系统”评选“优秀辅导员”。
5.建立辅导员队伍激励和淘汰机制
辅导员的工作面较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为鼓励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学校要建立管理制度,相信他们,重用他们,放手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施展才干,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要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对考评合格者,根据个人意向和条件,结合工作需要有序地安排换岗交流或进修学习,对考评不合格者应予解聘转岗。同时,借助于激励机制,挖掘辅导员的道德素质的潜能,使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6.着力于解决辅导员的实际问题
高校应着力于解决辅导员待遇、编制、职称等问题。一是妥善解决辅导员的职称问题。高校应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设立专门的辅导员教师职务评审组织,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把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纳入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系列,较好地解决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二是妥善解决待遇问题。高校应制定具体的措施,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给予正式教育编制,其岗位津贴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并在值班、查夜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实际收入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妥善解决出路问题。高校应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积极向校内党政管理岗位、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地方组织部门推荐。务必能有效遏制辅导员不正常的快速流动趋势,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建成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作为大学生在政治上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肩负着重大使命。高校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遵循高标准、严要求、重培养、优发展的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出实招、硬招和新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军花.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创新工作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14(3).
[2] 罗涤,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3] 杜庆君.“专业化+职业化”: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4] 施盛威,吴昌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