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军
摘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指导思想,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落实和体现以人为本,通过思想、言行、情感、环境、活动、制度等具体途径实施以德育人。
关键词:人本;德育;班主任工作
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是我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教育战线上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就要做到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班主任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实施者,更应该在工作中做
到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一、以人为本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要达此目的,就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人的主体性只有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反思我们几十年的教育,过多地强调育人的社会性,忽视了培养人的主体性,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见与创新精神。现代教育的发展强调培养人的主体性,作为育人的灵魂工程师,特别是承担思想教育工作的班主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主体性开展工作,为塑造健全的人而努力。
1.在教育目标上,以培养学生做人为本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以德为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行为。同是一个学识高深、本领超群的人,如果他品质高尚,就可为人民和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如果他道德败坏,不满社会,则可对社会造成双倍的危害。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因此,班主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工作的目标与重点,要让学生明白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道理。通过细致深入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思想上进、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健全的人。
2.在指导思想上,以服务学生成长为本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一切都从服务学生成长出发,因此,班主任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解除学生思想困惑,当好思想服务员;启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当好学习服务员;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帮助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当好后勤服务员;为学生前途着想,牵线搭桥,当好就业服务员。但有些班主任常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育学生,以批评、训斥、禁止、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只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执行指令,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特长得不到发挥,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效果欠佳。
3.在教育方法上,以引导学生思考为本
重灌输而不重引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病。填鸭灌输,包办代替,以上压下,正如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的,“把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压给学生,这是一种压迫式的教育”,致使学生习惯于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是健全的人。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考虑到人的成长规律与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更喜欢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不应该仅仅给学生一个结论,或者是以高高在上的精神导师的姿态来要求学生这个可以做、那个不能做,而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提供意见和建议给学生参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4.在教育形式上,以激起学生兴趣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证明,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持续的注意,并且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许多学生一上政治课就犯困,一听思想教育就反感抵触,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思想教育形式的单调、枯燥、乏味所造成的。班主任应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想内容为主题,以讨论、辩
论、表演、参观、比赛等形式组织团队活动,开展个人教育。
二、以德育人
1.以高尚的思想教育人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极易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形成不良的思想品德。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西方腐朽思想盛行,如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出现了社会污染普遍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社会压力扩大化、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状况,如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学生极易走上歧途。班主任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来教育学生,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社会现象,处理好经济与道德、物质与精神、金钱与感情、做人与做事等各种关系,通过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激励他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他们的道德意志,增强他们的荣辱观念,培养他们的“羞耻之心”,形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自觉产生自律抗腐的免疫力,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修身养德,成为具备社会主义理想道德的合格人才。
2.以规范的言行影响人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他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模范和榜样的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思想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①教师规范的言行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学生有着天生的“向师性”,他们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并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模仿着教师的榜样去做。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②教师规范的言行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教育别人,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才会具有说服力。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规范,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敬业爱岗,勤奋投入,精益求精;对待同事要坦诚善良、宽容互助;对待学生要关心爱护、尊重公正;在日常生活中仪表端庄,服饰高雅,说话文明,举止规范,给学生树立一个文明道德的榜样。
3.以道德的环境熏陶人
教育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对教育效果的好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马可连柯说:“没有健全的教育环境而养成真正可贵品质的例子,我一个也没有见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指教育的场所景物,如校园、教室、宿舍等,因为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发挥物质环境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重大作用,它无时不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中起熏陶、渗透和影响作用。对班主任来说,给学生建立一个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养成学生高尚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生活习惯。教育的精神环境是指在受教育者周围所形成的教育氛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受到集体意识的影响,受到集体舆论的导向,并且会产生从众心理。因此,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大力倡导文明道德之风,努力营造文明道德之氛围。首先,培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意识,让学生理解个人不道德的言行给集体、给班级每一个成员带来的耻辱与损害,让德行成为班级行为的主流;其次,通过褒奖文明,批评弊病,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道德之行受尊重、不道德之行成为过街老鼠”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以丰富的活动培养人
教育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来进行,这个载体就是教育活动。一方面,思想品德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另一方面,抽象说教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要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事。在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甚至亲身体验,加深印象,引起思考,养成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向和行为模式,达到培养优良品德的目的。以德育人,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上,也要体现在教育形式上。
5.以真挚的感情感化人
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美好的感情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力量,有了学生的信任,老师的忠告与规劝才会被学生认为是对自己的爱护而不是恶意的挑刺儿或找碴儿,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心理学家认为:施加影响者和接受影响者之间的感情,直接关系到影响力产生的效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人际知觉,直接影响对教育内容的主观判断,并左右对此预先产生的情感倾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和班级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班级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学生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要事事关心,事事参与,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建立感情交流的通道;其次,班主任要主动、广泛、密切地接触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去分享学生的快乐,去承担学生的忧愁,去解决学生的困难,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再次,班主任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感情,并且做到民主、宽容、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教育管理才能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渗透进学生的心田。
6.以完善的制度塑造人
法律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法律要体现道德追求,更进一步说,道德的强制化就形成法律。因此,制度本身就体现了道德的规范,它也是一种育人的手段与方式。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辨别能力与自控能力差,极易出错。因此,必须借助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他们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道德习惯,少犯错误,健康成长。班主任除了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学校的有关制度之外,还要结合本班情况,制订出班级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办法,并要求严格遵守,使它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为,认真检查考核,总结评比,奖罚分明,扶正祛邪,使整个班级的思想道德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教”与“管”的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结语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指导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