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勇
对文坛及体制而言,通过对“80后”作家的命名,行使他们的话语权,以此明确他们和“80后”之间的区别,这种命名隐含着某种微妙而复杂的怀疑及不信任感。
数月前,据说在文坛与“80后”作家之间有过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一时之间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侧目或注目,然而也有让人摸不着头脑之感。
国家玮先生前此有过一篇专谈“80后”问题的文章,名曰《断裂:在文坛新生代与保守派之间》,其中表达了作者对文坛上那种纷扰芜杂现象的困惑,对那些此起彼伏的当前的先锋和曾经的先锋们之间的争斗,作者更是忧心忡忡并痛心疾首。其实,国家玮先生大可不必如此大动感情,如果真如他所谓“文坛怪事总在重复出演着”,那也就见怪不怪其怪自怪了。
其实,“80后”从成为一个称谓和概括以来,一直就是一个话题和作为一个事件存在。而所谓“80后”作家,一般也被认为“是1980~1989年间出生的学生写手”,以区别于文坛上及体制内那些成名的或即将成名的作家。而这种称谓的由来,窃以为,说到底其实是体制内作家确立自己身份和合法性的手段之一。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的文坛不停地遭受到来自体制内外的压力和冲击,文坛秩序受到极大的挑战。发端于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被认为是当代知识分子分化的表征,这种分化随着资本及市场的不断渗透已然形成并被固定下来。
至于其中是否存在“断裂”,我倒倾向于“分化”之说。90年代盛极一时的“晚生代”作家,就是以一种极端的决绝姿态显示其与文坛秩序的“断裂”。但历史已证明,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姿态和策略,其被纳入文学史叙述即是最明显的例证。而“80后”作家与当今文坛的“断裂”其实也可以作如是观;但这次来势似乎更加凶猛。当初“晚生代”作家登上文坛之时,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包括大众很大的注意,这部分与“晚生代”作家以纸质媒体传播及存在方式有关。而“80后”作家如今则凭借较为完善的市场及更加风行方便的网络手段,迅速走红,并被以中学生为主体的群体追捧。与“晚生代”作家不同的是,“80后”作家不必获得文坛认可就能获得广大青年读者的认可并能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这也是“80后”作家不把文坛及体制放在眼里的主要原因。但话又说回来,只要“80后”作家需要而且必须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出版他们的作品,他们就必定面临一个文坛秩序及文学史认可与否的问题。事实上的被大众认可和被文坛拒绝之间,使得他们不免焦虑和愤怒,争锋及冲突自然不可避免。但如果细心体会,我们便会发现,这其实就是评论家所说的“大众”和“小众”之间的区别和分化,双方大可不必逞争论之一时意气,冷静客观地反思和平心静气地沟通才最为重要。“80后”作家依靠他们反体制的写作及迎合市场及大众的运作赢得年轻一代的认可,这些大都源于中国已然成形的市场机制及虚拟网络空间的存在。而作为体制性存在的文坛作家,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体制的限制,还要受到基于他们所受文学传统及趣味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写作相对而言只能停留在相对“小众”的圈子。说到底,他们之间其实是在不同的层面显示自身的存在,拥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好比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一种“断裂”,不如说“分化”更为恰当。
在我看来,问题就在于,“80后”作家都有他们的野心和不安分处,他们并不想仅仅停留在以市场运作和网络空间为主导的形式显示自身。而文学的存在方式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以前那套以纸质文学为依托所确立的规则和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同时,传统体制内作家也开始以博客等网络空间或形式彰显自己等等。这些都使得双方之间的冲突势所难免,也使得双方之间所谓的距离和差异相当模糊。这种冲突其实也是文学观念发生巨变的一种表征,至于能否形成共识自是难说,但文学最终分化为“大众”和“小众”已然成为事实。
对“80后”的命名就是这样一种冲突的表征。据说韩寒就很不同意这种代际划分。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事后的设定,这里面凸显了各自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自然也包含了各自不同的叙述策略。对文坛及体制而言,通过对“80后”作家的命名,行使他们的话语权,以此明确他们和“80后”之间的区别,这种命名隐含着某种微妙而复杂的怀疑及不信任感。而对于那些被拒绝的“80后”作家,他们一方面愤慨于这种指认,一方面默然承受文坛对他们的命名,因为这种命名对他们而言,是在向世人宣布任何忽视他们的不可能。但事实上,这种命名并不能涵盖所谓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也不具备多大的“公约数”,被包括在“80后”中的作家群体也已经发生分化,这从相当一些“80后”作家先后加入作协被体制所接纳即可见一斑。
这不能不让人生疑,“80后”作家是否仅仅是一种假设?而如果仅是一种叙述或认同的方式,其集团作战的手段是否只是一种策略而已?此外,在命名“80后”作家的过程中,媒体及资本市场所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而且,随着“80后”浮出水面,又有了“70后”甚至“90后”的说法,当人们执着于命名的游戏时,它背后的真实反而被忽略了。也许在人们眼里,任何说辞都仅仅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