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玉
【关键词】 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护理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如果处理不
当,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是急腹症中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本文对本院近2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26例肠梗阻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3例,肠扭转3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同时,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灌注或直肠点滴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24例治愈(92.3%),其中2例(7.7%)在治疗过程中考虑有机械性肠梗阻行再次手术。
2 一般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和排气排便等情况,及时了解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应在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2 禁食及胃肠减压 急性期禁食,并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注意观察胃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妥善固定胃管,留有一定长度,以免翻身或活动时胃管脱出;注意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密切观察患者腹胀有无好转。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
2.3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根据尿量、血压、脉搏和中心静脉压等情况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开通双静脉通道。肠梗阻一般为等渗或低渗性脱水,首先应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加上适量的电解质。补钾应根据尿量、血钾和心电图情况决定。
2.4 呕吐的护理 协助患者坐起或使其头侧向一边,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呕吐后予以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污物。观察记录呕吐时间、次数、性质、量等。若留置胃肠减压后仍出现呕吐者,应考虑是否引流不畅,检查胃管的深度是否移位或脱出,胃管是否打折、扭曲,管腔是否堵塞,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2.5 解痉药物的应用 根据腹痛的性质可使用解痉类药物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以免其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不宜用阿托品。
2.6 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简明扼要介绍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法,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共同鼓励关心患者,使其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
2.7 抗生素应用 以防止感染,减少毒素的产生。常用的有以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抗厌氧菌的甲硝唑等。
3 中药治疗及护理
3.1 是以中医“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理气开窍”为治疗原则,从而主动地调整肠管功能,改善肠管血运,降低肠管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肠液,有利于梗阻的缓解。药液遵医嘱(川朴15 g,炒莱菔30 g ,枳壳15 g,木香9 g,桃仁10 g,赤芍10 g,大黄15 g,芒硝9 g)水煎500 ml,成 人分2次胃管注入或直肠点滴。经胃给药适用于高位肠梗阻,直肠点滴高低位肠梗阻均适用。
3.2 肠梗阻患者因腹痛腹胀而辗转不安,害怕手术而心情焦虑紧张,因此,中药灌注或滴注前讲解给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解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信心以配合治疗。
3.3 经胃给药法,一般由胃肠减压管注入,必须先抽尽空气,再注入中药,然后夹管保留2 h,若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为使中药发挥攻下作用,可肌注阿托品等解痉类药物20 min后再注药。若直肠给药,先嘱患者取半卧位,垫高骶部,肛管润滑后缓慢插入直肠,深约20~30 cm左右,灌注药液250 ml左右,最好保留在结肠内1 h,利于肠管吸收。
3.4 胃管注入或直肠滴入的速度宜缓慢,并掌握好药液温度,温度过低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加重腹痛;过高易烫伤胃肠黏膜。
3.5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患者用药后大便通畅,腹胀腹痛减轻,一般情况好转为有效,可继续按原法治疗;如用药后大便仍不通畅,腹痛腹胀加剧,常提醒病情恶化,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