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森 元敏子
【摘要】 目的 总结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脑梗死患者各种心理表现、实施具体护理措施结果 1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及疾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脑梗死;心理护理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趋增加,人口老年化正逐步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随人口老年化呈逐年上升,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病残率已属诸病之首,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发病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失去自理生活能力,这些不仅给患者家庭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由于脑梗死患者多因语言、肢体功能障碍,会滋生不良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故重视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在病情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异常心理反应,帮助患者进行适应性调整,使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处在最佳状态,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诊疗工作,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整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对16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男13例,女3例,年龄71~93岁,平均79.8岁,男性平均80.4岁,女性平均77.3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3例,中专(高中)4例,初中及以下9例。有3例听力障碍,4例语言表达不完整,8例肢体活动受限,仅1例证状体征较轻。
2 心理观察及护理
2.1 焦虑、抑郁心理 脑梗死患者对突然发病都感到恐惧,住院后又因环境的改变多产生特有的异常心理反应,悲观失望和焦虑。这些是药物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医护人员要主动关心、安慰体贴,与之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除焦虑恐惧心理,使其情绪得到调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2 寂寞、孤独心理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常感到寂寞、孤独,希望家人和朋友探视。但是,有的家庭忽视患者的心理及感情需要,探视不多、沟通不够。为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思想,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的痛苦报以同情心,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们诉说,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通过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平和的心境、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安慰,消除寂寞与孤独。
2.3 恐惧心理 脑梗死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不甚了解,在受到疾病折磨时,担心病情恶化或死亡。因此,对患者关于病情的咨询应给予科学的,常人能听懂的术语,耐心解释,以友好和谐的气氛,亲切交谈,转移不良情绪,消除恐惧心理,从而激发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药物治疗发挥最佳疗效,有利于早日康复。
2.4 失语导致的心理问题 脑梗死常常造成部分患者失语,这类患者心理压力特别大,他不能用语言表达感情,内心十分痛苦,所以烦躁,是病魔之中的又一痛苦。他们对治疗往往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用心理暗示,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对生活的信心,并时时进行语言锻炼,鼓励患者多练习发音,以促进语言功能的康复。
2.5 瘫痪导致的心理问题 脑梗死患者常出现肢体瘫痪,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担心今后生活长期不能自理会给家人增加负担。对此应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并劝告要克服消极情绪,鼓励坚持锻炼,配合药物治疗,争取早日实现肢体的康复。
3 结果
在对16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心理护理对各种心理障碍及疾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帮助患者消除了不良情绪,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收到好的疗效。在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16例脑梗死患者都带着好的转归出院,其中3例已恢复语言表达能力,8例肢体活动受限者有6例出院时已能慢步行走,充分说明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调节是十分有利的,常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七分护理中心理护理又是必不可少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栋,等.探讨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