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帆
天津原反修中学下乡的同学大多数去了山西和黑龙江,返城后知青聚会成了交流的平台,可是每次都见不到也下乡了的张茹珍,张的去向无形中成了聚会的一个话题。张茹珍小学与我同班,是一个小个子腼腆爱羞的女孩,常常受淘气男生的欺负。上中学后男女生之间交往少了。后来听说她也下乡了,但没有有关她的消息,同学们都挺想她。然而,这个几十年来未变的柔弱小姑娘印象,被一次邂逅打破了。那是不久前一个星期天,我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
这是一个狭小而拥挤的巷内市场,因陋就简的摊位一个挨一个。市场尽头站着一位卖山芋的中年妇女,个头不高,圆脸晒得红里透黑,一头短发黑里有白。见我走来,女摊主开口了:“大哥买山芋?这边一块钱一斤,这堆一块五二斤。”她介绍道。我紧紧盯住她,尽管从面容上不敢相认,但从口音上听出这位大姐就是“失踪”多年的张茹珍。接过她递过来的山芋,我内心的判断已经出结果了,我语气肯定地问她:“张茹珍,你到哪儿下乡去了?”
她一下愣住了,瞪眼望着我,两道眉毛拧成一个问号。“别看了,我肯定没认错。”我对她说。她回过神来了:“唉呀,江帆,你这眼够毒的,让你说对了,我去的内蒙古兵团,三师二十六团基建连。” 看着多年不见的校友,张茹珍大声笑起来,“我说你这人是怎么回事呢,说买山芋吧又不挑,说不买吧又不走,原来是老同学!”
张茹珍是独生女,不该下乡的,可不知怎么搞的,留城的指标让人家给顶替了,她母亲怕她一个人下乡孤单,便让她随表哥去了内蒙古兵团。交谈中得知她下乡回来分在工厂,但没安稳地干上几年厂里就开不出工资了,后来厂子让人家合并了。
张茹珍说:“合并后让我去新厂子上班,太远了,孩子又小,犹豫中拖了20多天,还是报到去了。一到厂人家就告诉我,你报到太晚,好工种都分完了,有什么岗就是什么岗吧。”说起往事,她都顾不上卖山芋了,几个挑拣山芋的买主直喊她。
“没好岗也得上班,不然谁给钱。见我同意了,人家让填一张登记表。你猜怎么着?我的一手好字救了我。”她抬起手,那只曾经拿笔的手上现在全是土。“我刚填,厂里人就赞叹开来,‘嘿,这字写得真漂亮,行啊,没看出来。我告诉他,当年在兵团,我在团部里是搞宣传报道的,不到20岁就坐科室,想当初也好家伙的了!”凭着一手令人刮目相看的好字,她分到了一份好工作——锅炉房看仪表。
看着看着仪表,她不安分了,上班太远,工资又不高,锅炉房的师傅们要带她去练摊,好多挣点外快。“我不去,多难为情啊。可师傅非拉上我。就这么着,我练上摊儿了。第一次练摊,我至今记得一清二楚,八里台桥下卖西瓜。这一练就不可收拾了,从那起我‘下海了,这小买卖一干就是22年。”说到此,她感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
22年!我暗自吃了一惊。22年前下海的人很少,人们还是以在国营企业工作为重,钱多钱少,心里踏实,有事有人管,尤其知青,有工作干就知足。下过乡的张茹珍可是够勇敢的。
“这些年,我一直干小买卖,干腌果品为主,风里来雨里去,已经适应了。咱69届不就小学水平嘛,还能干吗,能干点适合自己的事,挣上钱,也就行了。”她一副无怨无悔的样子。
“咱下过乡的人能吃苦,卖东西也不欺。别说缺斤,就是短两,自己心里都别扭,多称点心里踏实。”张茹珍变了,变得泼辣了,她嘴一份与我说话,手一份卖着山芋,一会工夫山芋卖出不少。
与她分手,我向市场深处走去。近一个小时后,我往回返,远远看见张茹珍正在收拾家伙,一地山芋已经卖光了,她自己靠在三轮车前,从一个塑料袋里掏出早点:一块饼,一瓶矿泉水,边歇息边吃起来。
我没有再过去,只是在她不注意的地方停下脚步,再看一眼,再体会一下。当年那个爱哭怕事的小姑娘让我心生敬意,她在市场上自食其力,摸爬滚打了22年,不避风雨,自强自立。这也是老知青的一种奉献。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