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野
58岁的马文芳是全国82万乡村医生中唯一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曾被请进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农村医疗状况;去年“两会”他又被温总理点名发言,他一直以自己最无私的奉献,报答乡亲们当年救助之恩。
亲人离世的切肤之痛
激励他发奋学医
马文芳当乡村医生的初衷,源自一段铭心刻骨的痛苦经历——
1962年,马文芳不满10岁,母亲不幸患上了伤寒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父亲还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由于治疗不及时,母亲最终撒手人寰。
祸不单行。母亲去世仅仅5天,马文芳8岁的弟弟又不幸患上了伤寒。弟弟患病20多天,因为没钱不敢去医院,他和父亲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弟弟忍受病魔的折磨却无能为力。
此时,全村的父老乡亲伸出了援手,纷纷给他家捐钱,有捐1分、2分的,有捐3角、5角的,没有钱的就给他家送两个鸡蛋。此后,周边村的人也加入了,最后捐得169元,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
马文芳和父亲带着这笔救命钱,把弟弟送到了开封市一家医院,因为耽误了病情,弟弟还是离开了人世。就这样,不到两个月,伤寒夺走了马文芳的两位亲人。泪水早已哭干的马文芳在母亲、弟弟坟前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给乡亲们治病,报答他们的恩情。
心中有了目标,13岁的马文芳开始了求学之路。他整天背着书包,到处打听哪里有医生,然后就赶过去拜师,可找了几位医生,人家不是嫌他太小,就是不愿意收徒。马文芳不气馁,慕名找到了通许县一位叫付振中的老中医,请求跟他学医。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付老先生,给了他两本中医方面的书,让他回家去背,啥时背得滚瓜烂熟了再来找他。
就在此时,中国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67年,通许县卫生局在马文芳所在的苏刘庄村成立了卫生班,马文芳幸运地成为学员。1968年,马文芳从卫生班毕业后,到村里诊所上班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马文芳买了很多医书刻苦钻研,还经常在自己身上练扎针。为了给父老乡亲治病,他光药箱子就背坏了五六个。
乡村诊所买不起高精尖的仪器,马文芳就认真研究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望、闻、问、切上狠下工夫。这样既可以为病人节约费用,又可弥补缺少仪器检查的不足。因为马文芳看病细心,药费便宜,苏刘庄及邻近村庄的乡亲有病总是首先想到他。
马文芳看病有一个原则:把病人当亲人。他对乡亲们说得最多的是:我小时候苦过,父老乡亲帮过我,169元钱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他成了乡亲们的“健康守护神”
1978年,大队决定让马文芳自己办一个“爱心诊所”。只要病人家属一声招呼,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马文芳背着药箱就会赶到病人家中。正是他热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十里八村乡亲们的信任。
找马文芳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竟然有150人。马文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始终掌握一个原则:不给病人加任何费用,一般花费都不超过5元钱。1985年之后,随着“爱心诊所”效益的良性循环,马文芳有了一定的积累。此时,马文芳开始以行动来兑现他报恩的诺言。
马文芳坚持每年9次为本村300多名儿童义务接种防疫,并为他们每人建立了防疫卡。仅此一项,他每年就要自掏腰包3000元。由于全村做到了有病治病,无病早防,30多年来没有一名儿童患上传染病。
马文芳还始终坚持每年为本村村民免费体检两次,并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健康档案。全村人的身体状况,马文芳都了如指掌。苏刘庄村有8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伤残军人,为了让这些革命功臣能够安度晚年,从十几年前开始,马文芳就义务承担起为他们体检、看病的重任。1992年,无儿无女的伤残老军人赫世尧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就在他快要绝望时,马文芳和妻子用架子车把他接到了“爱心诊所”。从此,赫世尧在诊所一住就是4年。马文芳一家为他擦屎端尿、打针换药、洗衣喂饭。临终前一年,赫世尧一吃就吐,马文芳就一口一口地喂,有时正喂着,却被老人喷了一脸,马文芳擦擦脸,仍然不急不烦地把饭喂完。1996年老人病逝后,马文芳又自掏腰包,按照农村的风俗把老人安葬了。
不仅是本村的伤残军人,大岗刘乡敬老院的30多位老人,也是马文芳关心的对象。每逢双月10日,他都要带领所里的工作人员,到敬老院为老人们体检、送医送药。老人有病了,马文芳就用车把他们拉到自己的诊所,不仅一分钱不要,还管吃管住,直到老人痊愈。
群众的口口相传,使马文芳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周围村庄的村民来找他看病,连100多里外周口、商丘等地的病人也来找他。
两次向总理汇报工作
2006年腊月二十九,马文芳接到卫生部通知:让他2月3日准时到北京,到时卫生部会派人接站,温家宝总理想请他进中南海汇报一下农村医疗的状况。
马文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个乡村医生,总理怎么会接见我?2006年2月6日,带着乡亲们的重托,马文芳被请进了庄严肃穆的中南海小礼堂。同时被邀请的还有两位专家,只有马文芳来自最基层。
第一次走进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议事场所,马文芳忐忑之余又有些拘谨。他在指定位置坐下后抬眼环视四周,发现了吴仪副总理,华建敏、陈至立等国务院领导也都在座,他们都微笑着向他点头致意。
忽然,一个慈祥的面孔映入马文芳的眼帘,只见温家宝总理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总理亲切地向大家招手问好,并一一握手。马文芳攥着总理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激动得不能自已。轮到马文芳汇报时,他紧张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总理微笑着让他放松心情,只管大胆发言,马文芳这才平静下来。马文芳向总理汇报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给总理列举了几个实例。
令马文芳高兴的是,从北京回来后的一个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重点讲述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决定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2007年11月,马文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了全国82万乡村医生的代言人。2008年3月8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温家宝总理参加了河南代表团的讨论。那天,马文芳被安排在第11个发言,但进行到第6个人发言时已经11点多了,马文芳觉得肯定轮不到自己了。
没想到温总理这时看到了他,亲切地说:“让来自最基层的马文芳同志发个言吧!”马文芳激动地站起身来,深深地向总理鞠了一躬,说“这是临来北京前乡亲们嘱咐我,让我给您表达的敬意。”温总理连声说“谢谢!谢谢!”接着,马文芳把自己在村里搞新农合的经过向总理汇报了一遍,听得总理频频点头。
两次和温总理接触的马文芳在家乡成了名人,马文芳把总理的期望和重托都化为工作的动力。为了更好地为家乡父老服务,马文芳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把医学院毕业的儿子及其女友拽回家,给他当助手。“爱心诊所”也在发生很大变化,不仅房子增加到15间,而且,在听诊器、温度计和血压计等老三样的基础上,还添置了新的设备。
做了42年的乡村医生,马文芳觉得他的“爱心诊所”离理想中的乡村诊所还有些差距。他觉得要真正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除了稳步推行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外,国家还得投入一部分,为乡村诊所配备X光、心电图、B超等设备,另外,还要对乡村医生加强培训。在2009年“两会”上,马文芳提出了这方面的议案,同样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