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娅
摘要:通过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经济学内涵是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特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的质量,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经济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12-03
一、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界定
什么叫青年?这个概念,似乎人人都懂,但真正能把握其实质的并不多,甚至连青年工作者也很难做出全面准确的界定。辞源解释“青年,少壮之年”少壮之年如草木方青。中学生规范词典中青年是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辞海中青年指从十六七岁到二十三四岁,从少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中青年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时期,也指这个年龄时期内的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大辞典中把14~28岁规定为青年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一章第1条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而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吸收了一些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出现的词语,其中青年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四十岁这一阶段或上述年龄段的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更为明确规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基本的人民团体之一,是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核心力量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是中国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并规定每届委员出任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除特别需要外,常务委员当选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由此可见,就目前来说,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青年工作者们心中,青年一般可认为,是从十五六周岁到40周岁左右这一阶段或上述年龄段的人。
中国将人才规定为如下几类:(1)具有中专或中专以上规定学历者;(2)拥有技术员或相当于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3)虽不具以上两条所规定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职位上工作的人员。中国人才资源的基本状况是:(1)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建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较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2)现有的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上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作出较大贡献的人。”这一概念以劳动者的贡献大小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重点突出了人才的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作为人才必须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力资源;二是作为人才必须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比一般性人力资源的贡献要大。廖泉文教授给人才下的定义是,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战略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或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力资源总称。这一定义引入空间概念,强调人才的区域性,突出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的能力规定。
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里的人才概念从三个方面规定了人才的本质内涵: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这一概念体现出了科学人才观的具体要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它的内涵应既是指人,也是指人的能力。它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物质性、可用性和有限性。
而与此相关的人才资本定义,笔者认为,是指特定行为主体通过投入一定费用可以获得的,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附于某个人身上的价值存量。这一定义综合了判定人才资本的三大标准:可投资性、增值性和依附性。简单地说,人才资本是依附于人的身上,具有可投资性和增值性的价值存量。人才资源经过多种方法的开发最终都将转换为人才资本。
由上分析可得出,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是指人力资本积累程度高、整合效应好且在少数民族地区岗位工作和学习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力资源。它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体能、知识、技能、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它的内涵应既是指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也是指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能力。它应包括在十五六周岁到四十周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即符合人才规定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
而人才资源开发,据《中国劳动人事百科全书》的解释是:“指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当做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由此可知,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就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地发挥青年的才干和积极地提高青年的才干的一系列活动。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充分有效地使用现有的青年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培养和造就尽可能多的各种专门青年人才。
我们用箭线将这组概念连接起来,箭尾概念与箭头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青年→人才,人才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本→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
我们可以用不等式将相关概念的数量比例关系表示为:
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人才资本<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青年。
二、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特征
1.处于最佳年龄期。青年思维敏捷,反映灵敏,创造性强。能快出成果、快出人才。英国阿伯丁大学法律系一年级学生约翰·威斯特于2007年17日当选为阿伯丁市副市长,现年仅18岁。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500—1960年全世界的1 249名杰出的科学家和228项重大的科研成果,他们最佳创造年龄都集中在25~45岁区间。哥白尼38岁提出日心说,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分别是22岁和28岁,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发明电灯,居里夫人31岁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1岁提出广义相对论等等,这些重大的发明成果,都是在最佳年龄段创造的。
2.处于最佳创新期。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和创新,往往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高水平的发挥和创造。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大批年轻的“知识主管”,他们担负着创造、使用、保存并转让知识和人才的重任,年龄大都在30岁左右。例如哈钦斯,30岁时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由于他的开拓进取,成就了今日的芝加哥大学。中央农业频道和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于2007年5月17日发布2006—2007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26~35岁是创业者的最佳时期。本次抽样调查在全国28个省区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8~25岁年龄段的创业者占20.55%,26~35岁时是创业者的最佳时期,这段时期创业者人数超过一半;36~45岁年龄段的创业者占24.28%;创业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创业逐渐成为社会的新亮点。
3.处于最佳向上期。据研究,人的学习能力30岁以前是上升的,30岁左右进入或达到顶峰期,35~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进入60岁以后下降较显著。年轻人学习刻苦,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特别在当今信息社会,他们处理问题积极稳妥,对于人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能坦然应对,一旦选择合适的少数民族地区岗位,绝大多数都能做出显著的成绩。
4.处于最佳开发期。青年人才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开发的时效性。古人说:“兰蕙不采,无异蓬蒿,干将不试似比铅刀。”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若储而不用,或不能得到及时开发,其才能就会荒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建立这样的一个制度,要使那些有专业知识的、年富力强的人,被选拔到能够发挥他们才干的工作上。现在特别要注意从40岁左右的人中间选拔。
三、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增强开发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的紧迫感,克服“年纪轻不放心”的模糊认识,树立“年轻才能有为,才能成事”的新观念。年纪轻阅历少,办事不稳重,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才成长是一个过程,年轻人经过一定的岗位锻炼之后,便能积累经验,克服不足,最终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多年来,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在开发人才问题上,往往过分讲资历,论年限,优秀人才只得等待排座次,使得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最佳机遇。因此,必须打破比级别、比辈分、比资历、比年龄的常规,做到适时开发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
2.把握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开发,应突出三项重点,提高三个层次。
突出三项重点是:一是开发智商,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理性思维能力、领导管理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等整体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需要;二是开发情商,情商对人才成功的作用约占80%,少数民族地区组织人事部门应着重提高他们的人际协调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心理平衡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使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在群体中建立良好的生存及发展空间;三是开发体力,开发好体力,保证人才健康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据统计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特别是40岁左右的人已成为一个疾病高发群体,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英年早逝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我们为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创造一个科学健康的生存环境显得十分必要。
提高三个层次是:一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行政管理的层次,要把年轻的行政管理人才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对优秀者适时提拔,及时使用;二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的教学科研开发的层次,这也是调整我国教育科技人才结构,实施教育科技创新发展后劲的希望所在;三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学生管理的层次,推进学生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设学生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即思想教育工作职业化队伍,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年轻有为的后备人才。
3.建立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机制。创造一个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成长的识人、选人、用人环境。首先,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管理人才从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以减少和杜绝论资排辈现象。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年教学科研人员要推行聘用制和合同制管理,实行自主聘任,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特别是对成果和业绩突出的35岁以下教学科研人员要敢于破格任用。还要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管理的青年人才,除大力表彰先进外,要尽力创造提升的机会和条件;对在发展教学科研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要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申报政府特殊津贴和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参加省级拔尖人才评选,不受学历、任职年限、身份等限制,实行业绩与收入挂钩,鼓励他们创新进取。同时,要建立灵活规范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流动机制,要放活条件,简化人才流动程序和环节,为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发挥自身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方法
1.社会化运作方法。所谓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工作社会化运作,就是要实现由少数民族地区资助中心、人事部门、共青团组织共同牵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力资本营运工作的新格局。一方面,要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高度来看待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如通过希望工程活动载体和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解决贫困学生就学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市场形成和培育的角度来看待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如建立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事务发展中心等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中介工作机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本营运。
2.动态性管理方法。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的人才思想素质等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研究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本,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本经营工作,必须树立动态发展的观念。因此,应该动态的把握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工作。如建立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性管理,并及时预测五至十年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状况。
3.学习型要求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是知识的竞争。古今中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学习是增加知识,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要求和教育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使自己成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要求的综合型、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这也有利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4.多维式发展方法。所谓多维式发展,就是指随着社会经济呈现出多样化,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原先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工作网络已远不能适应当代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工作者应该拓宽思路,加强党团的外围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工作的覆盖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团体组织,加强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社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同时加大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社团资源的整合力度,在重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社团之间的内部联系和交流的同时,还应加强同其他领域协会的交流和合作,将会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5.开发式扶贫方法。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时,更须注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剩余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如政府可提倡企业到少数民族地区招聘贫困地区剩余青年劳动力,并通过在贫困地区办分厂开发项目,消化少数民族地区剩余青年劳动力,若能做好消化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剩余青年劳动力,这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扶贫工作,而且也可以间接地解决许多社会不稳定问题。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引导和服务工作,使少数民族地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式扶贫思路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