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感教学“两法” 构建和谐课堂

2009-07-02 08:36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师生

冯 磊

作为学校,构建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构建和谐校园,而构建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的途径很多,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则主要运用沟通艺术法、寓教于乐法等。

一、沟通艺术法

沟通艺术法,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沟通,使课堂教学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并在和谐氛围中保持听课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

1.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评语

教师的评语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合宜的,为何不合宜,会有哪些不良后果,以及如何解决这些不合宜行为。评语是用来激励学生斗志,促使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是用来落井下石、讥讽学生的。因此,教师的评语应该对学生的态度是支持性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整改的对策,以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成为构建和谐课堂的积极因素。

2.及时向学生提供真诚帮助

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强烈到学生自身无法控制时,必须帮助学生冷静下来,尽量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为学生提供真诚的帮助。如当老师布置了思想品德作业,某位同学还搞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于是去问边上的其他同学。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因此而批评学生,而只能向她再交代一次作业的任务就行了,不必因为她讲话、不做功课而责备她。向学生提供真诚帮助有时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这时,学生要马上静下心来上思想品德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把教学进度调整一下,让学生调整作息时间,使他们安静下来继续学习就行了。

3.帮助学生自我纠正失误

一些学生之所以犯错误是缘于自我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纠正方法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控能力,即帮助学生纠正自我失误,当老师发现学生处于自我失误的边缘时是使用这种方法的最佳时机。其方法之一是让老师表达他对学生不赞同的信息:如使用眼神的接触、蹙额皱眉、摇头等方法,这在学生违纪问题刚刚发生时最有效;方法之二是让老师走近违规行为学生的周围,传达的信息是让学生察觉他失误,方法是展现老师的幽默,这种幽默必须是善意而又温和的,教师还要面带微笑。在学生问题出现的早期,这些方法能避开惩罚,而且让学生有机会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有在问题行为是轻微的,而且刚刚开始时效果最显著。如果帮助学生纠正自我失误的方法无法将老师的信息传出去,则其他更直接的方法就得必须使用了。

4.用肢体语言与学生沟通

运用有效的肢体语言之一是眼神接触,有技巧的思想品德教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课堂,并与每位学生的眼神接触。固定视线常使许多人不安,而且当教师注视学生时,学生常会避开教师的目光。但这样并未失去效果,至少学生还是知道教师正看着他们,并且一直注意他们所有的行为,不论他们的行为是好是坏。运用有效的肢体语言之二是身体接触。课堂中学生的大多数不良行为都发生在离教师有段距离的地方,较接近教师的学生则很少有不良行为产生。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经常走近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身体接近具有即时的效果,运用身体接触时,思想品德教师不需要对犯规学生多说些什么,事实上语言的叱责有时只会减弱接近的效果,引起学生防卫的反应。我们只需走近他,看他一眼,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他端正行为。运用有效的肢体语言之三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传达热诚、认真、快乐和赏识,这些都能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而面部表情也能显露厌烦、烦恼及放弃,这些则会刺激不良行为发生。运用有效的肢体语言之四是手势。应该学会使用许多不同的手势信号来鼓励和制止行为,用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如伸出手掌表示“停止”,把手指放在唇上表示“安静”,以手指击出声音表示“注意”,而竖起拇指表示“赞同”。这些手势能有效沟通而不影响、不干扰必要的课堂教学,而且比口语的谴责来得更有效果。

二、寓教于乐法

寓教于乐法的基本涵义是“乐学”,就是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思想品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快乐情绪,就要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1. 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理智感的发展,而且本身也有利于审美感的陶冶。因此,要努力去挖掘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美的因素,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还要注意教学手段上的艺术性,包括思想品德教师的语言美、板书美和教态美等教学手段,不断创造美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2. 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产生快乐情绪,是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首先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需要尽可能完善的匹配,要求教师从学生求知需要角度上审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为此,必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巧妙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求知需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品德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并努力使学生相信思想品德学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

3. 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

在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有助于增强其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和动力。教师可运用“分步评价法”来达到表扬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快乐之目的,即对学生思路和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一个符号的正确都加以肯定,对于差错或不足之处,则启发学生找出病因所在,让学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答案。还可运用“错中找对”、“单项表扬”等方法,以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

4.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倡导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师生观,在虚心接受学生批评意见方面,思想品德教师更应体现出平等施教精神,以有利于师生情感的融洽。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时为了维持教学秩序,严肃课堂纪律,必须制止或处罚一些违纪学生,此时教师尤应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做到既要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努力使之成为增进师生情感的良好契机。

5.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点滴爱之举动,都会因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交融效果。虽然,对思想品德教师依恋的需要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减弱,但即便到了中学,学生仍对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是否满足其依恋需要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并且往往由于思想品德教师认为学生比较成熟而忽视了学生在依恋方面的需要,导致学生因缺乏满足而增强了这种欲望的强度。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若能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多给学生一份柔情和温馨,便会引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情绪。

6.满足学生的理解需要

随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他们往往不会满足于思想品德教师的说教和书本上的理论,而是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独到见解,也敢于向教师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导致师生间的隔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怀着一片爱心,细析具体情况以及具体情境下更好地理解学生,作出妥善处理,这样学生会从思想品德教师善解人意的举动中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既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寓教于乐和师生情感交融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亲师力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和育人目的。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师生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麻辣师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