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鹏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等教育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度;教学内容的整合性,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吸收和应用;教学过程的探究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等,这些构成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应有特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13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习者成长和发展需要的程度,教师效能①获得的积极的预期效果。“效”有大有小,获得“效”所付出的代价也有大小。当付出的代价小而获得的“效”大时,其效能比高,我们称其为有效。相反,就会出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概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有何特性?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认同度
通过课堂教学,应当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概论》的知识体系,更应注重严格的心智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间接知识,更注重想象与知识的内在融合,教给学生如何学会思考。在知识技能的显性目标下,相对于专业教育是教学生为“某类人”,《概论》还负有涵养学生为“人”的使命,是一种博雅教育,即培养学生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追求和人文素养。因此,《概论》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
1.知识方面:《概论》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能力方面:《概论》根据自身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和认识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3.素质方面:通过《概论》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搞清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执政兴国的使命和执政为民的宗旨的理论与实践。进而帮助学生认同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认同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承担起历史使命。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性,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吸收和应用
《概论》教学内容应体现教与学、知识与能力、专业与广博、理论与实践、人文与科学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1.在内容质量上,活化教材的基本思想,增强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以一线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点,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重大事件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而鲜明的教学模块(群),也即“教学专题”。让学生准确了解理论产生的特定时空条件,并依据实践变化和国情需要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吸收当前理论界和具体科学领域的新成果。专题体现了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启发性(内容本身富有启发意义或实际价值)、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从而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打上教学模块(群)的烙印。
2.在内容深度上,整合高难度与量力性。难度过大,多数学生不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难度过小,学生也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地驾驭教材的能力,使内容的难度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教师必须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主体需要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满足感,从而不断接近和开发新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发展。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原著进行学习和探讨;敢于正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实际,通俗易懂地阐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在内容广度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广博”与“精炼”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精选知识、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搞好整体优化,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互相影响及其他课程的知识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正确处理分课程与并行的关系,敢于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各自的体系结构,按照课程之间相关知识的内在逻辑,构建知识模块,剔除交叉重复的部分,重构出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收到以纲带目的良好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探究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双方运用和发挥自我的思想、价值、人格、个性诸多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创造性的学”的特殊行为过程。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概论》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体现和注重探究性学习。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参与。“学生深度参与”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将研究与讨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方式。[1]有效的《概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更重要的是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相应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依靠发现,善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2]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其性质、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突破的程度如何、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总之,教师应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为切入点,进行理性的课堂教学反思。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完善,以更好地为表达教学内容服务。要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重教”与“会学”的统一、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实践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试金石,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复杂曲折、反复发展的过程。如:充分运用了本地区改革开放的思路和成就的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考察,使学生切实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同时,结合理论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研。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正确评价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习的理论思维能力,更好地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思想理论转化为内在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信息传输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使许多知识、内容能够直观化、形象化,也体现了《概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媒介。运用恰当,会促进教学水平,反之要起相反的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务必注意技术手段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甚至交锋,不能解构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魅力。多媒体的内容扣紧主题、反映理论精髓、揭示精神实质、针对重点难点、能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充分通过直接“对话”,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适时增加“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环节。教材比较多的是表达结论性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概论》教学中,适当选读并讲解原著(哪怕是某些“片断”),以追根溯源。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直接领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魅力,同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重大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3]
总之,作为高校《概论》课程教学的承担者,有必要理解有效的《概论》课堂教学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并以此活化和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反思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哪些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概论》课堂教学。
注释:
①教师效能:RAND研究组织的研究者阿莫尔(Armor)(1976)等在一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研究中首先提出了“教师效能”这一概念,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Tschannen-Moran M, Woofolk A E et al. Teacher-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8, (2): 202-248.
参考文献:
[1]高庆.“学生深度参与”式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新路径[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8,(2).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84.
[3]陈锡喜.实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04).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