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新 郑 越 龙妙君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系统研究、专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该培训系统包括一个核心(胜任力)、一个对象(公共安全在职人员)、三个层面(制度层、资源层和运营层)、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能力素质。
关键词:公共安全;胜任力;培训系统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048—04
一、引言
近年来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从2001年美国“9.11 事件”的社会安全事件,到中国2008年的雪灾、毒奶粉事件、5.12汶川大地震、2009年3月广东省的“瘦肉精”中毒事件等等,这些突发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向人类提出了挑战,给人类造成了惨痛的悲剧。
对此,中国政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但是,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起步晚,公共安全管理人才稀缺,并且专业素质较低,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运行。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共安全管理的培训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以此提高公共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本文试图建立广东省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
训系统模型,为培养一支全方位的公共安全管理队伍提供实操价值。
二、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的概况
公共安全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生产的、生活的、自然的、环境的、天灾的、人祸的,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威胁公共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除此以外,广东省公共安全还增加了核电安全和水利安全。
公共安全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公共安全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
胜任力(Competency)又可翻译为能力素质、资质,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McClelland)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胜任力方法的创始人。胜任力是指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的员工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和工作能力。这些行为应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和组织成功极其重要的。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组织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从方法论出发可以将其定义为:胜任力模型就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
广东省的公共安全总体发展战略方向是以建立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建立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风险预警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构建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框架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精度和准确定位的公共安全立体监控监测体系和支撑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和测试基地、学科体系及信息平台,形成公共安全研发一条龙和结构优化的产业链。
目前的一些研究没有针对广东省如何提高管理在职工作人员公共安全管理意识、责任、职业技能等的具体解决方案。为了落实广东省的公共安全的战略目标,立足以人为本,保障广东省公共安全,改革目前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安全管理的创新体制,开发一批具有专门知识、较强的创造力的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公共安全职业化人才队伍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依靠自主创新取胜的当务之急。
三、公共安全在职人员培训系统的实际运作
公共安全人才的培养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实际操作来说,我们建立了“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管理培训系统”。该培训系统的优点在于实现了组织的培训需要与个人的培训需要相结合,使得培训更切合个人实际,赋予了个人参加培训的主动权。 它包括一个核心、一个对象、三个层面、四大环节。
一个核心:以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胜任力为核心。基于胜任力分析设计的培训,是对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进行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特征的培养,培训的重点是使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出更加突出的特征,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取得高绩效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是人本管理培训发展的新阶段,它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培训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发展人的能力,把能力作为培训目标的新型培训模式。它能确保培训与开发的一致性,适应组织的长期需求,有效地节约资源。同时,该模型还考虑到组织人员层次和行业、人员以及企业特殊性的差异。
一个对象: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活动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主要是指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务员,就是指针对诸如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处理计划与实施战略,指挥、协调并参与事件处理的各个方面人员。主要包括有五类:公共安全管理战略决策的决策型人员、公共安全管理计划指挥的执行型人员、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跟踪报告的监督型人员、公共安全管理救援救助的操作型人员以及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的信息型人员。
三个层面:制度层、资源层和运营层。制度层面涉及培训活动中各种制度,如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教材开发与管理制度、师资开发与管理制度、培训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资源层面描述了构成培训教育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如课程、教材、师资、场地、设备、经费等;运营层面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来介绍培训教育活动的工作内容与流程。
四大环节: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组织一次完整的培训活动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程序步骤,即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
该系统先对人员进行胜任力评估,基于评估的结果,参照人员的个人能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度身定制课程组合。即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就是在各级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基础上,展开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从而形成培训循环圈等一系列有计划地实行的过程。
目前较普遍的观点将胜任力模型分为统一胜任力模型、岗位胜任力模型、职级胜任力模型、通用胜任力模型、职簇胜任力模型等等,本文采用的是统一胜任力模型,又称作组织胜任力模型,也就是同一组织中所有成员和岗位所共用的一套胜任力组合。这种模型的优点比较明显,比如可以在组织中形成共同语言,容易在整个组织内进行比较,能够把大家融合到共同的胜任力文化中去。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胜任力模型的建立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第一,公共安全在职人员是国家公务员,所谓“上”就是新时期公务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目前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都有明确的界定,这是各单位在进行胜任力模型设计时的基础,这是公共安全在职人员胜任力特征中带有共性的东西。
第二,所谓“下”就是运用科学方法,即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公共安全在职人员的胜任力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反映公共安全在职人员工作特征的胜任力特征,这是公共安全在职人员胜任力特征中带有个性的东西。
第三,二者合一或者说二者相融,得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胜任力备选项。
第四,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公共安全在职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对于广东省质监局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胜任力特征构成,我们主要是从这样三个维度来进行信息收集的,即:国家关于公务员通用能力的权威界定、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公务员通用能力的界定以及优秀绩效者个体具有的胜任力特征。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对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胜任力特征进行信息收集的。
维度一:国家关于公务员通用能力的权威界定。国家人事部制定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的新时期公务员应具备的九项能力是: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这些能力的确立是建立在大量的培训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公共安全管理公务员作为全体公务员的一部分,其胜任力模型的建立须以此为参考。
维度二: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公务员通用能力的界定。不少地方都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确立适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公务能力结构。广东省人事厅制定《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提出,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除了应具备上述的九项能力外,处、科正职领导职务公务员还应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统筹能力和激励示范能力,处、科副职领导职务公务员还应包括组织执行能力和参谋辅助能力。这也是本论文分析公共安全在职人员胜任力模型时必须参考的。
维度三:优秀绩效者个体具有的胜任力特征。课题组在进行胜任力需求深入调查的时候,采取了“行为事件访谈法(简称BEI)”的方式。“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主要对象是优秀绩效者代表,因此,课题组对广东省公共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包括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广东省气象局的优秀绩效者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最满意)和最不成功(感觉很遗憾)的事例各三个,然后详细地陈述当时的全过程,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以及结果如何等,然后,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主要有:战略决策能力、宏观规划能力、预测预防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监督检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应对能力、公关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
在上述备选的胜任力需求基础上,课题组对胜任力备选项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意义相近的选项进行了整合,对重复的选项进行了归并,对绩效行为有明显决定作用的选项进行了综合提炼,并再次征求了相关人员的意见,最后得出了构成公共安全在职人员胜任力模型的13种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战略决策能力、预测预防能力、计划统筹能力、监督检查能力和公关沟通能力。
根据对公共安全管理岗位胜任力所产生影响的大小,这13种能力可分为三类:一是基本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二是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即战略决策能力、预测预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监督检查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划统筹能力、公关沟通能力;三是发展能力,即开拓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
例如食品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者(即国家公务员)要求学历层次高,精通业务。那么他们应该具备基本能力。目前,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招收的公务员是面向全国招考的,他们必须通过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的考试,具备政治鉴别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以及基本的心理调适能力。此外,行政管理者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精通业务。对于市场上的各类食品,他们必须调查研究它们的生产、运输渠道是否合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有计划的做好食品督促检查工作等等。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者还必须不断的学习,适时的跟踪了解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建立了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胜任力特征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开展实施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指把培训需求转化为培训目标,开发培训课程与选择教材,选择培训教师、选择培训方式等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可以通过6W1H来分析。6W1H,是why(培训目的),what(培训内容)、who(培训师的选择),for who(谁接受培训),when(培训时间),where(培训地点),how(如何进行培训)。在进行培训前,必须明确培训目的,将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共安全管理培训目的主要是提高公共安全在职人员的处理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技能,以提高广东省应对公共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的整体水平。
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可划分为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对于专业培训,广东省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到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核电安全和水利安全六大领域,例如自然灾害方面有气象技术、预测方法和手段等的培训,社会安全方面有强化公安人员、消防人员、医疗救助人员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再如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疾控人员现场医疗急救技术、医院疾控人员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技术、应急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恐怖事件应急处理技术、鼠疫疫源地现场考察等培训,其专业培训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于管理方面的培训,则更要关注的是应急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的培训。
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可以开设如下主干课程:公共安全管理原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公共安全预案编制、公共安全演习设计、公共安全法律法规概论、减灾与防灾、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恐怖主义与公共安全、灾难与事故医疗救助、搜寻与救援、灾难心理康复等30多门。此外,还有实践性很强的实习和实验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训具有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可以胜任政府机构、企事业和专业救援队伍的安全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
再则我们实施组织培训。培训活动组织实施是指把培训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如期的培训目标的基本途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实施阶段、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对培训进行回顾和评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培训开始前,要确保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如确认并通知受训者、后期管理、落实培训时间和地点、准备教材等;实施阶段则要保证培训设备的良好运作,保持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处理关系;最后要总结和评价培训内容,以加强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人才培训方面基本按照广州人事局培训计划开展工作。干部、职工通过登陆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管理系统网络,参加各类知识培训。另外,广东省质监系统还安装了视频网,除了聘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组织人员集中面授培训外,各直属单位还可通过收看视频参加培训。
最后我们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它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与总结,同时评估结果也是以后培训活动的重要输入,为下一次的培训活动确定培训需求提供重要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实践运用来检验其有效性。例如将BEI访谈资料以及胜任力模型中所要求的能力要项对应的行为特征作为培训人员的案例,通过对未来行为的某种预期,考察培训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运用了培训所学,并且确实表现得更好。这与传统培训、绩效考核等滞后性管理手段相比,更具有前瞻性与指导意义。
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下半年教育培训计划》中,我们应用了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笔者对若干位科级公务员进行跟踪调查,对其上司发放调查问卷,从行为层、结果层两个角度对该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实证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受训者及其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培训效果总分达到82.08分,良好(根据调查问卷所定的四个评分标准而得,100分满分,其中0-60分差,60-75分一般,75-85分良好,85-100分优秀),满意率95.83%。但是, 本论文认为,为了完善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还需要建立三方面的评估结果运用机制。
首先是反馈机制。培训部门将受训者的培训成绩、评价结果,通过书面、会议或网络等方式予以及时反馈,使受训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参与是否起到了预期作用,从而也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培训,提高效果。
其次是管理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参加培训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均应向培训部门提交学习效果报告,以便培训部门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培训部门还可以根据报告质量,组织交流座谈活动,扩大培训效应。
第三是激励机制。为每位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建立培训档案,并使培训与职务晋升、考核和奖惩等挂钩。例如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如在培训考试中成绩优秀的,或经培训后工作绩效有明显提高的,可在本部门通报表扬,并纳入档案。
总的来说,经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培训系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受训者对知识的吸收率,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该系统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
基于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系统框架是以胜任力为核心,侧重于根据员工的个体胜任力,来安排其培训过程与方案。本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公共安全的相关理论,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公共安全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系统”,包括一个核心(胜任力)、一个对象(公共安全在职人员)、三个层面(制度层、资源层和运营层)、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中,胜任力的引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视角,对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企业的绩效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Independent Study IS230,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M].March,2003:2-3.
[2]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S].March 1,2004:130.
[3]突发事件种类. 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EB/OL]http://
www.gdemo.gov.cn/.
[4]夏保成,战俊红.创立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学科之刍议[J].应急管理汇刊,2008特刊,(1).
[5]张启人.2004年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专题战略研究
报告之十《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报告》[R].
[6]张启人.2006年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广东省公共安全问题现状、管理、预警和对策研究总报告》[R].
[7]特色课程.国家行政学院.[EB/OL]http://www.nsa.gov.cn/.
[8]孙宗虎,姚小风.培训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9]吴能全.胜任能力模型设计与应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10]毛志远.构建公务员培训评估机制刍议[J].人才资源开发,2005,(1).
[11]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8年2月22日.
[12]强化应急管理,构建和谐广东——黄华华省长答《中国应急管理》杂志记者问[Z].2008.
Based on Competency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in-service training system innovation
Wei Xin , Zheng Yue, Long Miao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90)
Abstract: With the research ob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training system, an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systematic research, expert analysis, we build a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in-service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competence. The training system consists of a core (competence), an object (in-service public safety personnel), three levels (system layer, resource layer and operation layer), four major aspects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training plans, training organizations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training effect assessment). We hope that through this training system, the public safety staffs ability and qualit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 Public Safety;Competency;Training System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