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列宁灌输理论思想

2009-07-02 08:36章猷才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灌输列宁群众

[摘 要]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丰富的阐述。为了提高理论的灌输效果,他对灌输的目的、灌输的主体、灌输的客体和灌输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列宁 灌输理论

作者简介:章猷才,男,汉,山东省委党校党史部,主要从事党史、政治学、经济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革命群众的历史作用不是自动发生的,一个前提就是他们具备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当群众“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奴役地位,并且站起来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他就有一半已经不是奴隶了”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内容

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引导群众的理论,阐明了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灌输论”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其一,灌输的主体,即灌输者。首先,他科学界定了灌输者,指出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灌输”的人应当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其次,他强调灌输者要进行 “灌输”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再次,他强调灌输者必须有能力对工人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其二,灌输的介体,即灌输的内容和方法。要把自发的工人运动变成自觉的革命运动,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列宁论述的灌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向工人灌输政治意识,如要教育工人群众要认清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是指从工厂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向工人阶级灌输阶级意识,从而使工人认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其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至于方法,列宁强调:首先,要发挥工人群众的主动性。其次,要深入持久地进行灌输。再次,要鼓励工人参加创造工作。最后,列宁特别重视媒体、报纸在宣传鼓动中的作用。其三,灌输的客体,即被灌输者。首先,列宁明确地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理论 “灌输”中的灌输对象是“工人群众”。其次,他十分强调地指出,无产阶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并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再次,列宁尖锐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工人群众自己并没有能力获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灌输理论面临的新环境

灌输理论面临的新环境是前所未有的,既包括国际新环境也包括国内新环境。灌输理论的创新发展既挑战又面临着机遇。第一,灌输理论面临新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思想也呈现出相互交错的态势,这是人类社会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各种思想文化在比较中吸收其优秀文化成果,但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西方“和平演变”的成功,更是东欧和苏联没有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的结果。两极格局结束后西方国家更加隐蔽地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势特别是文化优势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他们价值观念,造成思想混乱的目的。第二,灌输理论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领域,很多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民与基层组织的关系疏远。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性,不同部门、不同职业的众利益出现了各种差别。利益的差别必然促使思想多元化,人们不会满足于空头支票式的美好许愿,获取或达到实在的利益成为主题。第二,灌输理论面临新的文化环境。当今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出日益增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对发展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发展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把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尤其是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大肆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造成人民群众思想文化观念的混乱。因此,增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是创新灌输理论的紧迫任务。第三,灌输理论面临新的政治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在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是国外历史经验证明,民主政治发展形式、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的关系如何处理,是灌输理论面临的新课题。第四,灌输理论面临的新的社会环境。我国当前社会环境总体是稳定的,民生的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群体与地域收入差距加大。

三、当今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的对策

当今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的内容就是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教育人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营造舆论强势,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要充分认识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认清肩负的责任,努力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作用,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成为主力军,而且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第二,坚持以文化育人,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精品形象地昭示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尊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用心思、下功夫,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第三,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不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第四,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防止具体政策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要积极推动立法进程,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权威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把倡导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分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受到制约。

猜你喜欢
灌输列宁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