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炜 陈 滢
[摘 要]ERP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共享,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辅助工具,但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对于ERP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因此客观正确认识ERP,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系统,合理实施,是实现ERP系统和企业自身共同发展目标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ERP 制造业企业 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赵炜,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网络中心;陈滢,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一、ERP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ERP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共享,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套现代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可以翻译成“企业资源计划”,ERP就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的加强,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了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ERP最初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当时ERP概念只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供应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随着ERP实践的发展,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内涵。它除了传统的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增加了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支持客户关系管理、在线分析处理、实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脉搏;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需求;支持多种生产类型或混合型制造企业,汇合了离散型生产、流水作业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支持远程通信、电子数据交换,还支持企业资本运行和投资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等。
“应用导向”是ERP的出发点和归宿点,ERP系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应用。ERP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共享,加快市场运行速度,减少业务过程的无效环节,保持供求关系平衡,降低生产营运成本,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ERP系统的应用本身就是企业面临的一项全新的管理工作,在许多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与问题。
二、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管理信息系统的问题
(一)对系统的选型缺乏长远性考虑
在ERP系统的选择时,只局限于企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或某一部门的局部业务状况,而缺乏对公司长远发展业务规划的考虑,缺乏对企业整体业务发展的支持。这样选择的系统即使眼前实施完成了,日后也往往难以支撑公司日益发展的大部分核心业务,甚至过几年就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被淘汰。
(二)对ERP系统的实施过于理论化
在实施ERP时定义的目标非常符合管理理论,甚至是极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希望通过ERP系统进行灌输,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目标;甚至直接选择目前国外最先进企业所使用的已经成熟的系统,但选择的系统、采用的方法与实际企业运行状况脱节,不考虑企业运营中的实际业务情况,用过于理想化的方案指导系统实施。造成系统实施后,真实数据无法得到,表面上看系统实施完成了,有了数据,但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却多数是无效的,这样的ERP最终成了摆设。
(三)业务实施规划分析混乱
在许多繁杂的业务环节中,不能够区分出主要部分、次要部分;先上哪些部分,后上哪些部分;哪些部分应该集成,哪些部分可以分阶段实施;要不然同时大规模实施,要不然只是以某个业务环节的部分进行实施,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中最迫切的需要,忽略了在ERP实施中企业的人员因素、运营流程因素、业务集成度因素,介入运营业务时的难易因素,使用人员对系统的信任等方面的问题。
(四)对ERP系统的实施理想化,急于求成
一些企业认为ERP是万能的,希望将原来手工操作管理及业务上的缺陷通过ERP来改变,因此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期内完成系统的实施,认为只要上了ERP马上就可以将原来业务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全部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了,以为可以将ERP系统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全权代理。
(五)将ERP看作简单人工流程的复制
将ERP系统的实施看作了简单人工流程的复制,而不根据ERP系统实施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ERP系统作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既要符合国际、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又要有严密的数据逻辑关联关系,同时要满足企业核心业务处理的支撑需要。简单人工流程的复制,不但难以发挥出系统的运营优点,比如实现数据的共享、保持数据一致性,业务处理的集成和简化,还会造成业务处理冗余,甚至将手工处理业务中的漏洞和弊端带入系统中。
(六)数据信息不准确规范
ERP是一种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信息处理,这就要求数据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同时要做到准确无误。但目前一些企业在实施ERP时对先期数据准备不足,后期又没有做到及时补充,使企业的各项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一些数据重复而没有效率,无法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数据形成信息孤岛,难以给 ERP 的实施以及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工作以有力的支持。
三、制造业企业实施ERP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分析
(一)结合企业未来发展规划选择系统
系统选型实施前企业要规划出未来业务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主营业务运行方式,明确系统对企业核心业务支撑处理的重点方面。这样才能够选择合适的、符合未来自身发展规模、适合自身行业和特点的、对企业核心业务能够起到较好支撑作用的ERP系统,从而在ERP 系统实施后,使企业管理体现出一种“人尽其能, 物尽其用,才尽其职”的管理目标。在ERP系统实施中要将系统和运营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系统对公司重点业务运营需求的支撑为突破口,通过逐步完善的方式,最终实现ERP系统和企业自身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结合中国国情、企业特征选择系统
国外有许多好的管理软件,也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但有些经验拿到中国来后并不适用,一些企业就是勉强使用了效果也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现状很难与国外软件的标准管理模式相融合。因此企业在选择ERP管理软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适于本企业发展的管理软件,并要求软件公司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修改,而后通过试运行检验软件的可行性,针对发生的问题随时进行完善。
(三)分清主次,分阶段实施
ERP系统是一套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所选ERP系统的架构大小有所不同,实施规模有所不同、重点处理业务方向也有所不同。既要考虑企业今后长远发展,又要分析找出企业近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解决的问题,也应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制定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四)客观正确认识ERP管理信息系统
ERP系统只是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所运用的一种高级工具及手段,并不能全权代替现实的企业管理。而且,ERP系统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实施ERP的企业不能苛求一步到位、快速完成。因为ERP系统的安装首先需要先期的调研、规划、设计,由设计人员对项目的范围、成本和时间框架进行构想和评估;其次是中期的数据录入、调配,企业要将大量的数据转换到新的系统中,在这一过程中,设计管理人员还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对软件进行修改,以达到最适合企业的需求状态;另外在系统完成之前还要先使用虚拟数据对其进行测试,以便整个系统能够良性运转。这些工作每一项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在正式运行后还会随着企业、市场的变化而逐步调整。
(五)进行合理的流程优化再造
企业流程重组的实质应包括: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符合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并对企业经营过程、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根本重新考虑;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反省和彻底的再设计;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及人与组织管理技术使企业绩效产生巨大提高。因此在系统实施时,要将业务流程和系统流程相结合,进行合理的流程优化再造。企业实行信息化建设,流程调整是必需的,不作业务流程优化的企业,ERP最终会失败,就算勉强使用系统, 也只不过是形成了一些信息孤岛。ERP 中的信息实现了最小冗余和最大共享, 传统需要几步或几个部门完成的工作,可能在 ERP 中一次就可以完成。ERP 软件模块虽然按功能划分,但是每个模块中的应用程序并不限定在某个部门使用。这样,企业就有可能和必要在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方面加以调整和变革,实行流程再造。
(六)准确、规范数据信息
ERP系统是一种数据信息集成的大型管理系统,数据是系统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因此准确、规范的企业基础数据对于 ERP 系统的实施非常重要。ERP的数据信息可以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其中物料与产品信息、能力信息、财务信息、供需方信息、仓库与货位信息等为静态信息,库存信息、需求信息等为动态信息,动态信息一般在建立产品信息之后建立,而有些静态信息本来就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在系统实施前就可以着手准备。但是一些数据信息可能会与现在企业管理所使用的信息有一定的差别,需要进行改正加工,有的则需要分析后才能确定,因此规范准确的数据将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工作量,但这却是实现信息集成,使ERP信息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侯先荣、孙芳。企业实施 ERP 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2]王汉新、高俊山。ERP实施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J]情报杂志,2006,(1)
[3]卢新华。我国企业实施ERP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2,(1)
[4]仲秋雁、闵庆飞、吴力文。中国企业ERP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