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飞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获得思维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学生“会做题”作为学生学会了的标准,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方法和程序的考察。
学生“会做题”是否表明学生已真正掌握了知识?实践证明,不少学生虽然会做题,但如果让他们说一说算理,结果却往往不会令人满意。由此可见,在应用题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会做题”,还要致力于让学生“会说题”。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去总结、去发明、去探索规律,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说
我从讲解应用题开始就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说”的欲望,这是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方法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借助教具、学具、图画、电化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把枯燥的文字加以丰富,使学生想看、想学,从而想说。事实上,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强,学生所学习的新知识一般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要我们在教新知识前组织学生复习互相联系的有关知识,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就能很自然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学生说,来实现知识的过渡,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二、创造机会,使学生多说
学生有了“说”的欲望,就要尽力给他们创造“说”的机会,使他们能做到敢说、多说,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而且会使学生尝到“说”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不仅要看他的列式是否合理,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而且要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这一步应该怎样列式”等问题,结合解题,让学生说算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三、逐步提高,使学生会说
会“说”的标准应该是说的完整,说的有条理、有逻辑、有概括、有个性。因此,在培养“说”的过程中,必须本着这些标准,循循诱导,力求说的简明扼要,培养学生的最佳思维方法。
要使学生从“会做题”到“会说题”;必须有一个过程,要经过教师的积极诱导和耐心培养,课堂上要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说一说原因。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不同思考方法,都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种方法简捷,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要怕说错,说对了要予以表扬,说错了也不要简单否定了事,而应耐心地启发、诱导,也可以让学生轮流说、反复说,直到完全领会为止。
四、以说促思,使学生“会做”
“说”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学生稍有一定“说”的能力之后,就要把思维向解题能力方面引导,通过学生的多说、多议,开拓他们的思维领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得以尽快提高。
由此可见,“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环节,而是要把它与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同时,还应给学生适量的富于思考性的题目,让学生去争论。变“精讲多练”为“精讲精练”。
作者单位: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