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硕博学位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

2009-07-02 05:29范郭昌骅李建珍欧秀芳徐英萍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8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范郭昌骅 李建珍 欧秀芳 徐英萍

【摘要】该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CNKI中检索到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硕博学位论文从申请时间、论文数量、研究内容、所学专业几个纬度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移动学习在硕博层次研究发展的过程,揭示硕博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心和研究空白,找出相关研究的专业分布规律,并分析不同专业对其关注点、研究视角的异同。最后,在分析和总结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关于移动学习研究的建议,以期为移动学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移动学习;硕博论文;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97(2009)08—0067—04

一 问题的提出

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从2000年开始启动“Mobile Education”项目以来,全世界都开始密切关注M-Learning的研究与实践。[1]国内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在2000年春,国际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在上海电视大学40周年校庆召开的“新千年,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报告会上所作的报告“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报告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揭开了移动学习在中国探讨、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序幕。[2]对于移动学习理解,本研究中采用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的界定: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较,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随着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12月份做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移动学习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等学校、研究中心以及商业公司都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开展了对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很多方面都颇见成效。尽管如此,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尝试对CNKI中收录的移动学习硕博论文展开内容分析,使人们透过学位论文可以看到移动学习研究的过程、研究重心和专业分布等,针对从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几点思考建议。

二 研究设计与思路

1 研究方法

为了对近年来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做一详尽分析,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常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用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3]其设计和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抽取样本、确定类目和分析单元、进行评判记录、信度分析、定量处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总结等几部分。

2 样本来源

由于中国知网是我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知识管理网站。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移动学习的全部硕博论文。笔者以“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中共检索到与移动学习直接相关的硕博学位论文共42篇,时间跨度为2002年到2008年11月,具体样本情况见表一。

3 研究类目设计

本文依据所抽样本的数量、发表年份和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为研究纬度,其中研究内容为分析重点。研究内容的分析类目,我们参考叶成林、徐福荫教授、许骏教授在《移动学习研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中提出的五个关键性问题: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习终端的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4]为了使得每一个分析单元都有所归属,我们增加了理论研究类目,因此,我们的研究类目最终确定在六个方面,界定如下:(1)相关技术研究包括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2)终端平台研发研究包括移动学习系统平台和手持式终端应用软件的研发。(3)课程开发研究指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4)教学模式研究指移动学习在学校、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5)标准化研究指移动学习中的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规范性问题。(6)理论研究指移动学习概念、理论的研究,以及对于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等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4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生成均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样本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可以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样本统计表:

从上表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一个发展过程。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呈增长的趋势,发展研究是积极的。在统计中,其中博士学位论文共有4篇(占样本的9.5%)。孟昭鹏博士(2005)在介绍了基于CSCL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协同学习虚拟教室,与移动学习系统进行了整合,解决了异构设备间的信息共享问题。赵刚博士(2005)主要研究了自适应的无线多媒体传输技术,以使多媒体资源能适应不同的网络带宽,充分满足无线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从而优化多媒体传输质量。叶成林博士(2006)主要要探讨构建基于网格移动学习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范围涉及基于网格移动学习系统理论分析模型、功能结构模型与设计方法。武荷岚博士(2008)对探究型学习网站的分析和对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进而对新型学习(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所需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软件开发。按照研究类目统计,四篇学位论文都是相关技术研究,主要探讨技术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可行性分析、功能结构模型与设计方法。这表明对移动学习研究还没有引起博士研究生的青睐和重视,这与刘建设等在《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2007第7期)中的结论相符。究其原因,目前移动学习的研究层次尚浅,如果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话,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的难度较大。[5]

2 研究重心的分析

在表一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内容按类目分类统计,我们得到图1。

(1) 通过统计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终端平台研发方面(占51%),主要探讨基于技术(WEB、WAP技术和MUPE等)和终端(智能手机、PDA、Pocket PC)的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比较深入,能够为后续平台终端的研发提供支持和借鉴。邓伟(2008)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移动学习系统进行探讨,提出了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原则及模型,运用Windows Mobile移动开发技术,设计与开发了一个基于Pocket PC以“学英语,迎奥运”为主题的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案例。研究中发现,对于不同平台、终端和网络之间整合的研究欠缺,需加强平台之间整合的研究。

(2) 对相关技术研究,共有9篇文章(占21%),主要探讨了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引入到移动学习中后,从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的可行性。贾凯(2008)首次提出了将UWB无线通信技术引入到移动式多媒体教学,实现移动式多媒体学习系统与UWB(Ultra-Wideband)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移动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的仿真环境并进行了仿真,通过实践证明,将UWB技术引入到移动式多媒体教学当中能够满足移动式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3) 经统计发现,课程开发研究较少,共有6篇(占14%)。孟祥光(2005)根据课堂以及移动学习各要素的特点提出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一般过程,实现并开发了部分移动学习资源,并设计出移动学习系统的评价系统,利用该评价系统对课堂以及移动学习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熊志刚(2005)从理论、技术和应用实践三方面对移动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尝试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NET移动开发技术的英语单词学习资源案例,并进行了形成性评价。通过研究发现:课程开发研究主要探讨移动学习课程设计开发以及学习资源开发的问题,但多是理论性的探讨和总结,应用实践的学位论文较少,缺乏借鉴意义。

(4) 关于教学模式研究有3篇论文。徐楠(2005)通过对丹阳电大等进行调研分析,设计了M-Learning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并提供了基于短消息和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的实验设计应用案例,通过对该实验进行分析,为M-Learning在基层的应用提出了比较独到的见解,为教与学的互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李晓丽(2008)讨论了移动学习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移动学习支持的成人网络教育关键模式,深入研究了移动学习支持的网络教学模式,并用实际案例论证了移动学习支持的网络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之,主要研究了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并结合不同教育教学形式的特点,总结出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对于移动学习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 理论研究共有3篇学位论文。周晶志(2005)深入全面的探讨移动学习概念、理论基础、学习环境以及发展前景等,探讨移动学习在中国发展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结论:移动学习前景无限!伦墨华(2007)和樊心月(2007)的学位论文,集中从从理论、技术和应用实践三方面对移动学习内容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但各有侧重点,一篇注重移动学习内容的应用设计,另外一篇则注重移动学习内容评估的规范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学习意义。

(6) 对于移动学习标准化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适合移动学习相关标准的研究极为迫切,但是,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篇学位论文,这也说明标准化研究难度比较大,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3 学位论文专业分布统计及分析

通过对样本进一步统计发现,所申请学位研究生基本属于计算机、教育技术学(含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与教学论三个专业,但是为了将不属于这三个专业之外的学位论文都能统计,我们增加了一个其它专业的类目。因此,从申请时间、研究类目和所学专业三个纬度进行统计,得到表二,如下所示。

在表二的基础上,我们从所学专业和申请时间两个纬度,将表二中每一年中的小结全部提取出来统计分析,生成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研究专业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过程。最早开始关注移动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其学位论文数量在发展过程中虽有波动,但基本稳中有增,持上升趋势。到2004年,除了计算机专业的继续研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也开始关注移动学习的研究,但是从2004至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有4篇学位论文关注移动学习。教学技术学专业对于移动学习的关注研究虽然较晚,始于2005年,但是研究的热情是其它专业所能比的,虽然在2007年有所下降,但是关于移动学习的学位论文还是多于其它专业,研究内容相比较最为丰富,涉及各个方面。其它专业主要包括光学、通信、管理科学等专业,研究从2005年开始,到目前共有7篇学位论文研究移动学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是一致的:首先,计算机领域将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引入国内,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也是新理念的引入;教育学界就会从教育视角出发,探讨移动学习的教育应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理论,使移动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技术学界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将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讨移动学习终端平台开发,课程开发,总结教学模式等,这些都是移动学习应用的关键,是对移动学习技术和理论的实现,更为实用。

4 不同专业研究焦点的变化分析

在表二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学专业和研究内容两个纬度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从图3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研究焦点有所变化。

(1) 计算机专业主要关注相关技术研究、终端平台研发和课程开发研究三个方面,主要从技术角度,探讨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论证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重在终端平台系统设计开发,开发中具体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但是计算机专业今后仍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尤其是技术标准化的研究。

(2) 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关注相关技术研究、终端平台研发和课程开发研究三个方面,而且关注教学模式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共有21篇学位论文,占样本的50%,其中对于终端平台研发最多,主要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探讨平台系统的开发,重在实践应用;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移动学习理论基础及学习环境等关键性问题,并结合实践应用,总结出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表明教育技术学界对于移动学习研究热情非常高,也反映了相对其它专业教育技术学对移动学习发展所做的贡献大;但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同样需要关注课程资源标准化的研究,以及实践应用中对于教学模式总结研究。

(3)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共4篇学位论文,涉及相关技术研究、终端平台研发和课程开发研究三个方面,主要从教育视角出发,探讨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网络课程的研究;后需研究中需要在课程开发研究、理论研究方面加强。其它专业的学位论文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移动学习的相关技术、终端平台系统开发及理论研究。

四 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移动学习硕博论文的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针对研究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1 深化移动学习相关技术的研究。虽然移动学习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带宽、流媒体传输质量以及格式之间的转化等研究还非常有限,研究层次还比较低,这将制约移动学习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移动学习相关技术的研究还需深化。

2 重视移动学习终端平台的实践应用。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终端平台平台的研发,但是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发现,终端平台系统只是设计与开发阶段,真正实践应用的平台非常少,以及不同平台、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整合,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研究发现目前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多是理论性的探讨和总结,缺乏实践和借鉴意义。如何根据移动学习特点,为学习者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课程资源,构建丰富的资源库,这对于移动学习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4 完善理论和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和教学模式都可以指导移动学习的实践应用,而目前对于理论研究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体系;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非常少,不够丰富。这势必会对移动学习的发展造成影响,完善理论和教学模式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5 建立移动学习的标准。从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我们看到,关于移动学习标准的研究至今无人问津,而基于各种技术的平台、终端设备多样,层次不齐,这造成各个系统之间不能通信,课程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终端设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用,严重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移动学习中相关技术、课程资源等标准,规范移动学习开发建设,是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