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浅析

2009-07-01 10:00葛付春
科教导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新课改

葛付春

摘要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使素质教育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凸显自身的特色。

1 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那么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观,以及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方算书《周髀算经》有“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的论述,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早600多年。又如圆周率,南北朝的祖冲之,断定圆周率的取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直到1573年才被德国人鄂图所知,其实已比祖冲之晚了1100年。这些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了解这些事实,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可以在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形成爱国品质。

1.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作为教学科目的初中数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上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所在,这也是构成学生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教,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学到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1.3美育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随处可见,数学图形的美,如圆,正多边形等;数学式子的美,如杨辉三角等;数学问题的美,如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运用等等。这些数学图形、数学式子、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走进课堂那笑容可掬的面孔,潇洒大方的举止,口齿灵利的言语,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之妙用的电教辅助,都是学生美学的教育。

1.4生理心理素质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各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不骄,败不馁,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 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在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

2.1阶段性原则

在新课改下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传统的经典数学知识要进行必要的学习;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及与提高的现代数学也要逐步引入,如矢量代数、统计初步等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所需渗入到中学的内容。同时,对所有内容增减不能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抓住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进行素质教育,借鉴国外数学教育的教训,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2.2实践性原则

一般地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的以数学建模为特征的数学教改模式正好能弥补我国数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是数学素质教育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要以问题解决为主导,通过日常生活、实际情景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发展和提出数学模型,适当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是必要的。

2.3指向性原则

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对数学的不同取向,实行数学教育的不同的素质要求与标准,具体地说,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分类分层的数学教学体系。

2.4评价性原则

一个人数学素质的高低是不宜单纯用考试分数高低来评价的,它是通过观察人的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评价,因此在对数学素质教育效果作评价时,应重点监测教育过程中是否贯彻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作跟踪检测,即使是在沿袭现有的考试制度的时候,也要在试题的题型、内容上作大的变革,在出活题、考能力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素质素质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