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华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经济管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信息真实性对于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拟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探寻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试着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交易费用;委托代理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055-01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被真实地反映出来而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决策相关者造成误导的一种现象。会计失真会研究影响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使研究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就有了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失真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不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经初见规模。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以及一些具体会计准则都同时在进行,状况很混乱。而且部分法律法规没有具体量化,缺少明确的标准,导致操作性不强。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也不能满足经济业务的需要。{2}公司内部控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着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和缺乏考核等内部控制问题。相关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一人身兼数职,但是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把很多相关业务都由一个人负责,这样,贪污、会计造假之类的问题不可避免。而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建设,使其可行性很差,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3}法制观念淡薄。有些人员利用手中权利,为了个人利益而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搞账外账、小金库之类,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会计监督体系也非常的不完善。政府的监督仅限于对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会计师事务所受一些外部职业环境的影响,风险意识淡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督仅仅流于形式,很难做到实处,真正起到揭露会计信息失真现实的目的。
2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制度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种博弈的内生规则。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多次博弈的过程,经济活动中的“合作解”并不是一次博弈完成的,而是重复博弈的结果。所以,经过多次重复博弈,形成的制度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可是我国的会计制度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所以形成的制度会有很多问题、很多漏洞,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
经济学表明人们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然企业经营者也不例外,他们通常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加以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少披露或者干脆不披露,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就是经营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产权角度来看,产权是一组权利,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些规范,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当各个经济主体在进行交易时,会面对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由于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导致资源难以有效配置。不同产权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与自己目标利益一致的其他产权主体相互勾结,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这也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另外,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没有有效的绩效考核,导致经营者为企业做出贡献却得不到相应回报,再加上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经营者手中权力过大。一方面经营者不能从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获得应有的报酬,另一方面企业监督机制又很薄弱,导致企业经营者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谋一己私利。从委托-代理角度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目标不同,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制度经济学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经营者利用所有者不能完全知道信息,编报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可行的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文章有如下一些建议。
首先,因为我国会计制度形成过程缺少多次重复博弈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使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次,因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目标不同,会导致各个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过程中造假,所以要完善各种监督机制,监督企业经营者,监督他们在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时能够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监督企业领导,监督企业会计人员,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田晓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2005,(10).
[2]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