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锐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大,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20-02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在1998年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简化适用的原则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有些方面已经不使用了,特别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存在很多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不能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运营状况,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 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购置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户中反映,可通过两组分录反映: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样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购置固定资产,只是资产存在形态的一种转换,并没有引起资产减少,而借记“事业支出”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期末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又虚减了单位结余。
(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其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地被消耗,而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却一次性计入“事业支出”,使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成本不配比。
(3)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会计人员往往只做了付款分录,而忘做资产入账分录,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同时也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只核算固定资产初始价值,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借记:“事业支出——修缮费”、 “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经营支出——修缮费”、“经营支出——设备购置费”,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样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专用基金的计提与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无关,是按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计提的,收入的多少与固定资产的损耗并不存在比例关系,无法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2)计提的专用基金记入“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并未引起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数额的变化,这使得净资产中既包括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又包括固定资产的更新维护基金,虚增了固定资产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再加上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无法得以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体管理想脱离,固定资产原值与现时净值的差额将越来越大,根本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使用情况及资产的实际价值。
3.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在转出固定资产时,应按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这样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上述分录关联性不大,对应关系有些牵强,不能直观反映各单位对外投资的增加与“事业基金”的增加有什么必然联系,而且与其他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不一。
(2)当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格与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不相等时,上述会计分录不能反映出二者的差额。
4.固定资产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会计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而减少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在此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清理费用直接计入或冲减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或者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做任何反映。这样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
(2)在此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清理费用直接计入或冲减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地反映这一事项对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损失,造成结余的虚减或虚增。
二、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几点建议
事业单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国家大幅度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这使得事业单位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履行受托责任,重视经济效应。所以,需要事业单位引进企业会计的做法,鼓励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实行企业化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目前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是自筹资金,所以应取消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在构建固定资产时可参照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只通过一组分录反映,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事业单位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其固定资产也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参照企业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估计其使用年限,然后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额作为费用计入相关的成本或支出中,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可参照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准备计入相关成本或支出中,借记“事业支出——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参照事业单位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取消“固定基金”,参照事业单位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按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格计,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贷记“固定资产”,按期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投资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4. 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针对事业单位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不能真实地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实际损失的缺陷,可参照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划清责任,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其会计处理为: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发生的清理费用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发生出售收入和残料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计入“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或者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经过领导审批后,根据审批结果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三、结束语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损失等建议可以使账面上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贴近实际,从而使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同时还可以督促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对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