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行
这不叫“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 huǒzhōnɡqǔlì
“火中取栗”这个成语出自法国寓言故事。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在《猴子与猫》中说:猴子和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想吃,却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都让猴子给吃了。猫不但没吃着栗子,还被烧伤了爪子。后来人们就用“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卖力,自己吃了苦头,却得不到一点好处。例如:①现在美军深陷在伊拉克,其他国家都不愿意为美国火中取栗。②火中取栗的傻事,他是不会干的。
使用“火中取栗”这个成语,一定要把握“取栗”者是被人利用的,自己付出代价却一点好处没捞到。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句子:“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鲜牛奶销售价格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这和“火中取栗”的原意恰恰相反。看来作者是将“火中取栗”理解成“火中取利”了。
一个人能“见仁见智”?
见仁见智 jiànrénjiànzhì
“见仁见智”原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仁者从仁的方面观察问题,智者从智的方面观察问题。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仁:仁义,仁爱。知:同“智”,智慧。有的人认为是仁爱,有的人认为是智慧。后来简化为“见仁见智”,用来表示对同一问题,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因为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因而见解也不同。例如:①至于这种名士风是好是坏,是合时宜不合时宜,要看你如何着眼;所谓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朱自清《<艳知草>序》)②希望有更多的新老学者能够秉持独立的学术见解,就那些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开展真正有深度和广度的探讨。
“见仁见智”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错。比如:“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这“见仁见智”跟“造诣极深”有何关系?他一个人怎么“见仁见智”?这是完全不懂这个成语意义造成的错误。
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 jiānbùrónɡfà
“间不容发”见于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间:空隙。容:容纳。发:头发。意思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或时间紧迫,没有喘息的余地。例如:林则徐《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此时绝续关头,间不容发,假使新烟不缴完,须遵照新例实办一二夷人,方足以示惩创。”也比喻诗文用语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例如: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句用字,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常因望文生义而被误用。某杂志上有篇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其中写道:“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毫无疑问,作者是把“间不容发”理解成“十分拥挤,中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了。殊不知“间不容发”一般用于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