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莎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现代化负面效应的一种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科学技术;理性;现代化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特征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中,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来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暴露出来。促使思想家们开始对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的结果。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以下主要理论特征。
第一,反理性主义。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大力颂扬人的理性力量,倡导通过理性去认识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借助于近代自然科学,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把科技推向了极端。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却使科技和理性走上了人的对立面。这就抽掉了视自由、理性和主体性为生命的西方人的生存根基和价值、信仰根基,把他们抛入了价值、信仰和生存的真空,也促使人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审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理性。尼采被称为由理性转向非理性的转折点人物,他对理性的攻击动摇了理性主义的大厦,从而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先驱。他认为“世界除了强力意志外,什么也不是。”尼采对强力意志的推崇贬低了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对理性的崇拜。正如马尔库塞评价道:“尼采揭露了那个作为西方哲学和西方道德基础的巨大谬误;就是把事实当成了本质,把历史条件变成了形而上学的条件。”在尼采看来,理性不是世界的主宰,权力意志才是世界的主宰,真理不过是权力意志的工具,对人是否有利是衡量真理的惟一标准。尼采的反理性主义后来被后现代主义推向极致。
第二,反人类中心主义。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中心主义在现代西方社会愈演愈烈,这种观念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人成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在提出了“上帝的死亡”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人的死亡”,主张要用对自然的和谐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征服,从而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因此,后现代主义者拒斥人类中心论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持续发展,重新审视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界。
二、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由于后现代主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后现代主义开始衰落和分化。耐人寻味的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衰落并出现分化时,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却成为了知识界关注的热点。”后现代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中国的国情是分不开的。具体来讲,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改革开放为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提供了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西方一些颇具影响的社会思潮也随之涌入中国。后现代主义正是这些思潮中的一种。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影响提供了可能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鼓励人们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有利于我们看清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缺陷,更加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第三,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在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相似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时间概念,它对于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对西方现代化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的揭露,有利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从中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负面效应的批判,无疑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份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认识资源,具有启示和反思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启示。
第一,科学技术和理性要充分发挥其为人类造福的作用。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和理性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我们不能拒斥科学技术和理性,而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弘扬理性传统。
第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总之,对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化的社会思潮,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就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只要吸收了其中合理的成分,就会对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警惕,从而避免重蹈西方国家的一些覆辙,更快更好地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尼采.权力意志[M].商务印书馆,1993.
2、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