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默谈印章

2009-06-30 03:32
书画艺术 2009年2期
关键词:官印印章金属

楚 默

印章的名称有很多,主要有玺、印、章、印章、印信等,后世还有记、图书、宝、关防等异称。

在印章文化史的早期,君民之印均可称玺。应劭《汉宫仪》说:“玺,施也,信也,古者尊卑共之。”随着秦始皇夺取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就规定“玺”是天子专用之宝,臣下只称“印”。以后,“玺”的名称历代帝王一直延用不度。甚至大清帝国推翻后,中华民国玺文还是“中华民国之玺”。

秦汉时,一般宫印通称印。但两汉官印亦有称章的。如“武都太守章”。印章连用始于汉,因为汉据土德,印文需五字,官印字数配之以从五。南北时的私印,称某某“印信”最为常见,多属朱文。

至于印章的一些别称,使用的范围相对要小得多。例如,帝王称玺,也有称宝,皇后印亦有称宝。其做口“记”“图章”“关防”等,也都不如称“印”、称“章”来得普遍。

商玺作为族徽,为便于携带,必须是小型的。现在能见到的春秋战国玺印也大多不大。古玺印广泛采用的是金属印材,这与先秦时代的冶炼技术有关,与青铜器、陶器的制作有关。

了解古玺印,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制作。古玺印是怎样制作的呢?黄宾虹说:“古营陶冶,抑埴方圆,制作彝器,俱有模范,圣创巧述,宜莫先于治印,阳款阴识,皆由此出。”

在陶坯上抑出痕迹采,就要先刻出印面,由此产生阳文或阴文的形式;在金属上刻出阳文,更不是一般的刀具所能做到的。黄宾虹说的“俱有模范”,讲的就是铸印的制作工艺。其方法一般是:先刻蜡模,用粘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入泥范而成。所以,也有称铸印为“拨蜡”的。古代铸印,有的铸印坯后刻凿印文的,也有印坯印文同时浇铸的。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凿刻印文称为凿印。一些非金属玺印如玉、石、水晶等类,不能冶铸,也只能用了刀凿刻。

印章的文字,从钤盖的效果分,一般称为白文(通常叫阴文)印和朱文(阳文)印,也有朱白文相间的。以用途分,则有官印,私印之分,各章、闲章之分。以刻制的形式分,则有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大小两印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等。印还有印钮和印绶。印背高起,有孔可穿,为钮(或纽)。古代诸侯王印黄金,橐纽。列候黄金印,龟纽。此外有狮、鱼、蛇、兔纽等。印绶就是印钮上的穿帛,印绶颜色的不同,显示官阶的不同。

在先秦时,金属的玺印、玉石的玺印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平民使用的玺印,是以陶土烧制的陶玺。贵族玺印上的文字,与当时的金铜铭文(大篆)较为接近,而平民的玺印,字体类于古隶(当时日常书写的书体)。后来,字体稳定下来后,这种区分就不大了。但历朝官印的印面文字与刻制形式的选择,还和当时的时事政治、文化制度有极为紧密的关系。例如,宋朝宫印中的“九叠篆”,印文反复折叠,造成一种严肃端庄的神秘气氛。这种形式直到民国才废而不用。

猜你喜欢
官印印章金属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裴度失印不急找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
工业金属Ⅱ个股表现
金属美甲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