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芬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虽然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本文分析了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聘用制
事业单位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人事管理方式,尽管经过多次变革和调整,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阴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其价值取向、管理理念和制度设计,阻碍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已难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不仅是中国人事体制改革的配套要求,也是事业单位自身走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实际需要。在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人事改革已深入开展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今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发展显得非常迫切。
一、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中的问题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改革的质量与进程。首先,目前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主要是“先入轨,后完善”,结果往往是政策设计是好的,但实行起来基本上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各项配套措施也不完善。其次,多数单位虽然聘用双方签订了聘约,但只是流于形式,人员能进难出,聘用合同对聘用双方没有任何制约作用。再次,聘用制改革过程中不公平问题突出。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大量文件来确保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但依然难以避免一些单位的暗箱操作。在招聘过程中,决定权往往掌握在领导和人事部门手中,导致各种人际关系盛行,结果往往是聘用制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人员早已内定。
(二)岗位设置、岗位聘用缺乏科学性
当前不少事业单位为了“保持稳定”,绝大多数岗位的任职条件好像是为了安置现有人员量身定做的,很难摆脱“因人设岗”的老套,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资等级还是国家统一规定的,聘用合同中对薪酬的约定只能是在本单位自筹经费的小范围内实行,对年薪、业绩激励等无法触及。由于工资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主要是按以前的论资排辈,与级别挂钩,而与实绩无关,这样的工资制度就不可能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也就很难实现工资的激励作用。
(四)配套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不是孤立的进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人事战略管理新理念
人的因素是一切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转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观念,树立人事战略管理新理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重要、最宝贵资源的观念。
(二)全面建立人事聘用制度
聘用制改革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除少数事业组织必须由国家直接投资并由政府直接控制之外,其他绝大多数事业组织均应通过人才市场等有关途径招聘人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
科学设岗是推行聘用制的前提和基础。岗位总量太多,就会人浮于事、滥竽充数,起不到聘用制应有的竞争激励作用;岗位太少,又制约优秀人才的正常晋升、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要根据单位的特点、任务、工作需要和发展目标,坚持按需设岗,因事定责,准确反映岗位特点和需求,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保证单位的协调发展并获得最佳效益和最高效率。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等必须向职工公开,方案向职代会讨论通过,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人事部门审核批准:一是要做到因事设岗,所设岗位体现单位特点并有利单位的长远发展;二是岗位设置时既要考虑可行性,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要预留一定的比例,招聘单位外优秀人才,以通过建立动态的优化机制,实现滚动更新。
(四)健全分配激励制度
收入分配是人员聘用制度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分配制度在人才竞争中的经济杠杆作用。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凝聚和用好人才,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各地应在政策指导下,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从制度上保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工资中活的部分一定要活,要拉开档次,对关键岗位给予适当倾斜。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五)加强人事管理配套制度建设
要在事业单位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养老、失业保险,加快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转岗的后顾之忧。要重点做好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原单位按企业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的职工,还可以由个人按事业单位的缴纳基数、缴费比例补足差额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养老金并享受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待遇。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相互配合做好未聘人员的培训工作,让分流人员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再就业的能力。对未聘人员加强委托人事代理服务,将未聘人员的人事档案转入人才交流中心,不再由单位管理,单位将根据其在特聘期内的各方面表现做出重新录用或辞退,通过角色的转换增强被代理人的工作危机感,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六)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监督制度
在政事分开、下放管理权限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对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应健全人员和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体系与自我约束机制。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政策法规上保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把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作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进行监督的权利。
三、结束
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同时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未聘人员安置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监督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新的人事管理体制,搞活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