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常艳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建设新农村和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更为重要,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以山西省泾州县的民营经济发展为例,总结了当地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并以该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归纳了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县域民营经济 发展战略 泾州县
作者简介:王慧芳(1968-)山西人,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中小企业局,经济师;常艳新(1986-)河南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县域民营经济是指由县级城镇中的民营企业运作和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经济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县域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越来越突出。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压力,民营企业的税收也成为县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对国家贡献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1]。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下,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无论在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遇到了制约因素。
一、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迅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在外部环境中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不健全和国家政策执行的差异性;在内部环境上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理念薄弱问题等。
(一)外部法律不健全
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因而对县域民营经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外部环境的法制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其合法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大大影响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同是,在筹集资金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文件对民营资本的银行贷款进行支持和维护,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私人经营,资金来源有限,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筹集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将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没有足够的信贷支持法律也是制约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政府政策执行的差异性
虽然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扶持政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民营经济的运营还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尤其是和国有经济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国有企业享受优惠待遇,一些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只立足于为国企服务,,忽视公平地为其他经济成分服务。在市场准人方面,民营经济也受到不同待遇,很多产业民营经济资本难以进人, 有些产业甚至早已对外资开放, 但对民营经济至今仍未开放。同时,由于县域民营经济受到地区环境的限制,许多企业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外部的投资环境和运营环境,一些先进的信息和技术比较缺乏,导致企业运营不善,造成经济损失。
(三)企业文化理念薄弱
民营经济本身以家族式企业,作坊式生产为主,这也是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特色,但是企业文化理念很薄弱。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庭式企业能够充分调动既有的人力资源,理顺利益关系,降低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2]。然而,县域民营经济大多为农民企业家,“小农意识”严重,企业文化理念非常薄弱。企业内部员工多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管理上,多以情面解决事情,规章制度的制定相对来讲比较薄弱,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度不够。随着家庭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决策随意化,民营企业往往要么凭借自己的经验,要么跟别人学,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小农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日益重要,民营企业也需要一种良好的文化带动公司的内部运营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商。
二、泾州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概况
泾州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经济县,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泽州县工作的一条主线。政府对当地的民营企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民营经济成为该县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力量,从而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成为该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该县积极地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强信心、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目标,团结带领全县53万人民,精心组织实施“153”发展战略和“1634”年度工作重点,着力在“争先发展、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上下功夫、见实效,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全县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2006年,泽州县按照“做强煤炭产业、延伸化工电力、提升冶炼铸造、发展加工旅游”的思路,着力培育煤炭、钢铁、铸造、电力、新材料等八大产业,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钢铁、铸造、煤化工、商品用电“四大”基地,使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泽州县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县”的称号,开创了泽州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2007年,泾州县2007年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832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5%;从业人员11万多人;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近200家,超亿元的20家,超10亿元的企业1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76.5%;上交税金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09年上半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增加值32.7亿元,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完成129.8亿元,同比增长17%;总产值完成152.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8.8亿元,同比增长20%;税金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16.8%,民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从泾州县民营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山西省泾州县民营经济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经验和战略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特色县域民营企业
经济要取得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来指导。在全国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永远不能舍弃的一个指导思想。县域民营经济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另外,县域经济的本质就是民营经济,而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于自己的特色。因此,县域民营经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着眼市场需求,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3]。泾州县也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主线,坚持城乡一体化,利用当地的钢铁、化工、冶铸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品牌县域民营经济企业,从而走向成功。
(二)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完善法律制度
政府政策市民营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泾州县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县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进入性进行了规定和约束。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从而保证了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另外,为了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县政府每年扶持民营企业的贴息贷款不少于500万元,每年都要对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重奖,这不仅使民营企业筹集资金有了保证,更是让民营企业家们吃了定心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积极性,并且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税收收入来源。
(三)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机制创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适当的放手,给民营经济自由的运营条件。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泾州县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管制和市场调节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引导民营企业机制创新,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走民营和股份制道路,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新上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则要求从起步开始就必须是规范的股份制形式,明晰产权,规范发展。在清晰地产权制度下,政府给予适当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使当地的民营企业规范的运营,从而快速的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四)积极采取“引进来”策略,增强企业文化意识
目前,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多是依赖于当地的资源优势,但是,仅仅依靠资源是不够的,但前的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提高效率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因此,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积极采取“引进来策略”,不仅要引进科技,引进项目,还要引进资金和人才。泾州县政府争取创办“三高一大”的民营企业,即产值利润高、科技含量高、现代化程度高和对国家贡献大的企业,做大做强,成功发展了晋城市市最大的民营企业福盛钢铁厂,并制造出填补国家空白的坤达四氧化三锰产品。这正是引进科技的成功典范。同时,要积极引导引民营企业家摆脱“小农意识”,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为文化、制度文化,从而使民营企业形成一个统一思想灵魂、统一精神支柱的整体,上下一条心共筑企业的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知名度和团体凝聚力[4]。在企業文化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地吸引各方的投资,吸纳专业人才,为民营企业的长远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县域民营经济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要认识到现阶段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改民营企业的运营环境,依托资源优势创建品牌企业。同时,依靠政府政策和扶持,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引进来政策,真正发挥县域民营经济的作用,使其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海清。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08,14:123
[2]陈文伟。突破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路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41
[3]肖功为。湖南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云梦学刊,2008,7:56
[4]刘克梁。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