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越
[摘 要]典型报道有着类似素描的要素:画者,观者,纸笔和形象。本文将典型报道比作素描,从传者,受者,媒介,信息四方面阐述了典型报道的今昔,以及此中产生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典型报道 素描 传者 受者 媒介 信息
素描是事物再现并艺术加工的过程。不同画者,呈现不同画风;不同观者,窥见不同世界。素描映射于新闻文体,即,典型报道。典型报道,是对具高度示范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的深入报道,呈现英雄形象和先进事迹,寓事于理,寓理于事,引发共鸣。一言以蔽之,典型报道便是闪光灯下的素描。
一、传者·理性的画者
画者各有风格,即便是素描,也因观察角度和描绘方式不同,而各异。成功者,绘得比例协调、明暗有度,清晰可见其风格;失败者,绘得比例失调,明暗模糊,混沌难窥其画法。典型报道,原理类似。过往,典型报道沿用一种模式人物永远完美,事件永远优秀,经验永远先进。在这同一化思维灌输下,典型报道是弘扬社会优越的工具。以“大寨红旗”及陈永贵为例,1967-1976年之间,就大寨、昔阳的报道就有760多篇,200多万字,足以见得当时传者的拷贝功力。一个个“高、大、全”的典型应运而生,农村一夕间进入“共产主义”,全国上下欣欣向荣 的“昌盛”……传者,忘记或被迫忘记了新闻的核心真实,使得缺乏真实与个性的报道大行其道。当然,这一时期也不乏成功“画者”,塑造了一批耀眼的典型: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家喻户晓,人人传颂,激发人民学习榜样,建设国家。接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典型报道也进行了变身,逐渐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传者,迈向了理性和成熟:从初期的陈景润、张海迪、朱伯儒,而今《感动中国》的任长霞、牛玉儒、方永刚……他们,选择具有鲜明时代性、高度先进性的素材;挖掘人物闪光精神,事件来龙去脉,递进深入,事无巨细;报道入胜情节,布局谋篇如彩线穿珠,搭配各异。他们的身份由“生产车间”的普通工人化身成了具有才能禀赋的描绘者,将典型刻画得栩栩如生。典型不再“飘飘乎遗世独立”,而是可嗅可闻,可触可感。理性,旨在客观真实。虽审美角度和方式各异,客观真实已深深植根理性客观的笔触,真实还原人物本色,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情感化,才是生存之道。缺乏真实性,夸大的报道,只有卑微的效果和不良的影响,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受者·个性的观者
画者有异,观者有别。面对同样的素描,观者若作为评委,给予的分值必有高下。犀利者一眼望穿优劣;混沌者茫茫乎不知其所以然。
纷扰的年代,观者被定义为容量相当,不会解码的信息接收器。他们被迫相似,并自觉把自己看成被教育者:程式化、雷同化的形象长驱直入,观者听之信之,跟之学之。不难想象,在政治环境压力下,大规模的雷同信息攻击下,鲜有清醒之士。纵有,也未敢将见解公诸于世。绝对完美的典型被灌输后,倒也激起了一波波学习榜样,振兴中华的热情,起到了类似“魔弹论”的强大的传播效果。不过,那是特殊的年代。
时至今日,久受压抑的精神得到了解禁。海量信息,多样媒体,受者已能应对自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受者的自主、独立意识,也与日俱增。 “萝除了选择个性的信息外,他们还发表独特的见解。而这也为提倡权威和传统的典型报道提供了启示:千篇一律,弘扬完美,但缺乏真实性的报道,无法满足受众,更何谈其有效和积极的传播效果?真正打动受众,传播感动的,必是真实又张扬个性的报道。个性,旨在独立和个性。以群而分的受众,有众多相似处,但细化程度渐深,追求个性和独立的愿望也渐强。若是想与受众共鸣,收获良好传播效果,必须力求创新。
三、媒介·多样化的纸笔
笔有粗细,纸有优劣。单一纸笔,无法拥有多样纸笔的描绘效果。纸笔巧妙搭配,合理运用,则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典型报道,亦是如此。
因技术的限制,报纸是过去主要的载体。所以,典型报道的优劣透过报纸特性可见一斑。大标题,大篇幅,大规模这“三大”让典型神乎其神,注意力牢牢抓住。在这宣传模式下,效果和影响是巨大的。典型,仍没有被我们的父辈,祖辈遗忘,甚至他们还能如数家珍。然,借助单一媒介的典型报道是毁誉参半的。由于缺乏信息获取渠道,传者是已有的信息的再加工,受者是已有的信息再阅读。尽管激励了热情和精神,但其垄断性和误导性(如“假、大、空”放卫星报道的破坏性影响)也不言而喻。
今日典型报道的形态已焕然一新。尤其是报纸、电视、网络的相互整合,将典型立体、全面、完整地呈现了出来。报纸详实,电视生动,网络迅速,三者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因此,创新的策划安排和媒介资源的分配整合,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引导了积极的舆论。以神七发射升空的报道为例,报纸详解,电视直播,网络反馈,人人关注,举国振奋的。
多样化,旨在杂而不越。通过有效策划安排和媒介资源整合,通力合作,满足了多元的信息需求和价值选择受尊重的心理需求,多方位立体展示社会中的典型,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必将毋庸置疑。
四、信息·平易化的形象
素描,并非贵族化的艺术形式,走的是平民路线。掌握素描技法的画家,却鲜用此法来描绘经典。典型报道,也应平易化:所遴选的信息,以现实生活为主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过去的典型报道,在信息层面上,有个几乎无法动摇的核心贯穿:党的方针政策因而,信息构筑的典型报道是政治宣传的手段。如张铁生交白卷的报道,使他成为“反潮流”英雄。典型被完满、极端、定型所描绘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不为世间常态的奇迹。当时人的眼中,遥不可及的典型皆是需顶礼膜拜的圣人、盛事。可想而知,走极端“高端”路线的典型报道,是脱离事实,脱离真实的“神话”故事。当下,在信息选择和挖掘上已非同往昔。传者不再以“高、大、全”作为标准,受者也无须模仿神话般的典型。典型,已渐融入生活,进入现实,以平常为核心,刻画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平凡中的平凡。平易化,旨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现实中的人性美来体现伦理之善,道德之美,提升典型报道的艺术含量和人性价值,从而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影响。典型报道是心灵的对话,人生的感应,角色的共鸣。历经半个多世纪,从一度衰弱走向重新涅槃,亦是中国历史一段变迁的见证。今日,已拥有了理性的传者,个性的受者,多样化的媒介,平易化的信息,并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效果和影响不容小觑。真实再现,真切感动,确如闪光灯下的素描。
参考文献
[1]丁迈:《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3]中华新闻报:《从受众心理看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
http://www.cjas.com.cn/n2994c27.aspx
[4]新华日报网:《正面典型报道:反思与创新》
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8-03/21/content_1590571.htm
[5]中国报业网:《论典型报道的传播效果与新闻审美》
Http://www.baoye.net/News.aspx?id=20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