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助县水利发展的几点思路

2009-06-29 02:50何世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主要问题

赵 刚 何世玉

摘要针对互助土族自治县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能力、修建松多水库、加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及实现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期使水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水利发展;主要问题;对策措施;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227-02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东北角海东地区西部,紧靠西宁市,处在湟水河中上游部位,夹持在湟水干流与大通河干流间的黄土丘陵区,属半旱区农业县,种植业相对集中。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互助县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水资源短缺,缺少流域控制性蓄水工程,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已成为制约互助土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通过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限水资源,综合规划异地调水的引大济湟干渠及灌区,科学布置水利工程,保护和保障水资源安全,以适应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互助土族自治县亟待解决的问题。

1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西长86km、南北宽64km,总面积3 424.9km2,其中耕地面积5.940万公顷,草山面积7.620万公顷,林业用地17.1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03%,位居青海省之首。境内海拔2 100~4 384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气温3.5℃,年均降水量在462mm。县辖11个乡、8个镇、29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4.77万人,城镇人口2.73万人,分别占92.7%和7.3%。有土、藏、回、蒙等1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5%,其中土族6.68万人,占总人口的17.8%。

2 水利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

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水资源由该县自产水资源与上游湟水干流和大通河干流过境的水资源组成。尽管在该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资源为15.120亿立方米,根据青海水文水资源局和县水务局的相关数据,转化为地表径流资源的仅为5.103亿立方米,其中湟水流域为2.860亿立方米,大通河流域2.270亿立方米。在湟水流域的5条支流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转化的地下水资源有1.223亿立方米,其中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补给的地下水资源为1.124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为0.748亿立方米,这样互助土族自治县自产水资源总量为5.103亿立方米。另外,还有上游湟水和大通河过境河的过境水资源34.240亿立方米,其中湟水干流为12.20亿立方米,并在流出县境时增加1.00亿立方米。互助土族自治县在湟水流域还未消耗干流水,仅消耗自产水1.930亿立方米。在大通河上有入境水资源22.04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26.720亿立方米,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增加径流4.680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也极为可贵,可以在未来从引大济湟北干渠工程实施后得到补偿。

截止目前,互助县建成水利工程项目17类、653项,其中中型水库1座(南门峡水库,库容1 84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29座、涝池50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20座、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41座、梯田3万公顷、电灌站87座、机井48座、小水电站8座、水轮泵站3座、666.67hm2灌区10条、民营渠道71条(不包括水库引水渠)、人畜饮水自流工程235处、人畜饮水机井工程3眼、人畜饮水小高抽工程10座、人畜饮水人工井工程22眼、喷灌工程6处、集雨利用工程1项(水窖33 631眼)、河道堤防工程3项(9.7 375km)。上述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42万公顷,解决了4.60万户、21.56万人、19.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累计投资达5.20亿元,水利工程固定资产达4.58亿元。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为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水利基础产业夯实了基础,为互助土族自治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的矛盾;二是重点经济发展区资源短缺与全县协调发展的矛盾;三是兴建引大济湟北干渠与现有水利工程建设衔接问题;四是县域南部缺水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

4水利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主要对策

4.1“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目标

4.1.1提高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能力。全力配合搞好引大北干渠工程的实施,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已开工建设的南门峡4支渠灌区续建配套,积极争取实施北干渠东山乡支渠等灌区续建工程,做好现有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至2020年末实现人均667m2水浇地,达到灌溉面积25 330hm2,在“十一五”期间扩大灌溉面积4 000hm2,其中农田870hm2、生态灌溉3 130hm2,保障川水灌溉面积12 267hm2。

4.1.2新建松多水库,缓解红崖子沟流域、水磨沟流域用水紧缺问题,同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兴建引大北干渠上位于松多藏族乡水磨沟上游的反调节总库容为950万立方米的松多水库,缓解红崖子沟流域、水磨沟流域灌溉缺水;对现有的100万立方米以上小(一)型卓扎沟水库、小(二)型水库,如大菜子沟、韭菜沟、作干、角木沟、桦林、截挡沟、魏家沟、甘沟等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并安全运行。

4.1.3加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力搞好脑山区生态自我修复工作,在巩固好以往小流域治理成果的同时,继续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大封育、小治理,在已建西山乡坝系、东山乡坝系的基础上,实施好哈拉直沟流域坝系、东沟流域坝系、红崖子沟流域坝系工程,实施林川流域、哈拉直沟流域、水磨沟流域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十一五”期间扩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1k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1 261km2,新增坡改梯田3 330hm2。

4.1.4提高乡镇防洪能力。在已实施威远镇西门桥河道治理2.3 175km的基础上,加紧对县城威远镇的防洪建设,修建城镇附近河道堤防,提高防洪标准,保障县城防洪安全;还需对县境内红崖子沟河、哈拉直沟河、沙塘川河、马圈沟河进行防洪堤建设,进行大通河段的防洪堤建设,完善湟水河干流河段的防洪堤防建设。

4.1.5全力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住互助土族自治县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县的大好机遇,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力解决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的互助土族自治县179 562人、262 436头(只)牲畜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人畜饮水自来水化,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的既定目标。

4.1.6完成主要灌区节水改造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互助土族自治县配合引大济湟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的设计,需要整体考虑南门峡及沙塘川灌区、哈拉直沟灌区和红崖子沟灌区等干、支、斗渠系工程规划设计,在北干渠的南部需要修建二分干渠1条、8~14号支渠7条、3~11号干斗渠9条,可在此基础上作出与现有蓄水、引水工程联系的灌区渠系、灌溉农田、排泄水道和渠、田、路、林、村庄的规划设计,建成互助土族自治县控制的2.67万公顷灌溉面积的5个大型灌区,为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

4.2实现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

4.2.1水资源管理目标。在湟水流域规划指导下,统一管理全县水资源,明确水权意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加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贯彻实施力度。

4.2.2水资源保护目标。根据湟水流域的水功能区划,核定纳污能力,建立入县境内河道的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分别对河源区、干支流河段、供水水源地建立保护制度。

4.2.3水土保持管理目标。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以脑山区进行大片封育管理和浅山区小片治理相结合,巩固已有水土保持成效,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对各类开发建设进行有效监管,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4.2.4洪水管理目标。加强洪水防范意识,重点对县城和主要经济区进行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完善防洪保护区管理制度,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

4.2.5建设节水型社会目标。大力开展重点经济发展区的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灌区在普及常规节水措施基础上,加强水量监测控制,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采用工业循环用水,城乡生活用水全部实行计量,推广节水设施。

4.2.6水利改革目标。推进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基于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务局负责落实供水、用水、排水至节约用水等水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政策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主要问题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探究数字化自动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