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敏
教师教学生一篇篇文章,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不教的目的,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
这是一个效果问题,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备课是否充分,虽然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备课是没有止境的,尤其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都有明显的提高。过去的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本参考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我们面对的是跨世纪的学生,一台小小的电脑,包容着大干世界,任何资料均可以在网上查找,虽然我们不能超越时代,但我们可以适应时代跟上时代,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水准。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备课是否充分,虽然教学效果和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着密切关联。备课没有止境,就是对很熟的教材,在重新讲授之前,也要重新备课。尤其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学性的教材,这类教材不只要诉之于讲解,而且要诉之于感染,如果不在重新讲授之前,加以认真的钻研体会,怎么能够讲的有声有色,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呢?有时在课堂上,师生互相启发,缘机触发,能够当堂做出精彩的“文章”来,这也是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作出来的。多么有经验的教师,只靠当堂的灵感也作不出精彩的“文章”来。
备课包含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步胄和方法,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内容更是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好的教学内容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何教学方法只有体现好的教学内容,才有实际意义;深入钻研教材是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有以下见解:
一、深入教材,细纲研究教材
不遗巨细地认真备课,可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但是备课只到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能讲得深刻生动.吸引学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典范文章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读写能力,所以要扩展钻研的广度,加深对教材体会的深度。
(一)历史背景和作者经历的处理。文学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作者用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意见的,学习古诗词和老一辈文学家作家的文章、作品,我们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甚至于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微乎其微,教师如果不联系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特殊经历和思想状况来钻研,就不能很好地体会它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效果。不把这些扼要介绍给学生,也就不能真正学懂教材。如果说把一篇优秀的作品当成首歌,那么,历史背景是这首歌的感情基调。它决定着感情基调是悲是喜?是激荡还是平淡。
(二)扣住作品的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表现力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的表现力。如朱自清的《春》一课,一开始,“盼望着”一个“盼”字,统领着全文,表达出对春天的渴望——盼春;才有下文,对春的描绘: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绘春;才有在雨中驻立——迎春;也只有春天的勃勃生机,会给人们带来以希望和力量——颂春。《春》的思想内涵于凝练、生动的语言中表露无遗。同是朱自清的作品《背影》一课,因为是回忆父亲,无需华丽的词藻,所以作者用平淡的、朴实的,但又是富于表现力的动作描写和对话,如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途中简短的嘱咐,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疼爱,父子情深。
(三)深入作品的意境,展开联想,感染自己,感染学生。学习文章分析一篇课文,我们不仅学习他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主题思想,还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展开联想,去感染领会。因为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很强,讲授这类作品,应体现原作的感染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如学习古诗词,就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脑海中展现作品的意境,浮现作品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为我们铺开了一个豪饮的热闹场面,接下去应是三军将士如何的开怀畅饮,但是作者笔锋一转“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声声,传来紧急集合的号令,军令如山,战士们放弃这满桌的佳肴美酒,又要持枪跨马、奔赴战场的情景.凭我们去想象,作者出乎意料的给出一个假设:“醉卧沙场君莫笑”给读者以悬念,然后马上做出回答,“古来征战几人回”,后两句应合起来理解,即使是士兵贪恋几杯,醉倒在沙场,也不值得你笑话,古往今来,有多少打仗的汉子们能活着回来,所以此诗既写出了戍士的不怕生死的决斗的豪情壮志,又透出对连年的无休止的战争的厌倦,这些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深刻体会才能感悟得到。
二、认真考虑教法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细致考虑教法,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谈教学方法的好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们课堂活起来——即放得开。
已有的固定教学模式,复习提问,预习。讲授,巩固,练习,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现在学生手中的资料、参考很多,但是利用率很低,根据这一现象.不妨把教学目的、要求及教学重点提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把自己想说的、要讲的留给学生。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自己的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站在讲台上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听学生的课,以老师为主体,效果会截然不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提问题,让学生解问题,只有多提问题,才会发现问题,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智慧。
活起来还得有的放矢,稳而不乱即收得回。
这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基本知识的理解,从阅读到分析,教师要有步骤、有条理地加强引导。每一课、每一节,要让学生有处人手,有事可做,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到的见解,就在一个词、一个句中反映出来,教师要有心去发现,用心去引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