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华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我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已有多年,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较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有效教育资源,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也发现“分层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容易形成优秀生学生盲目自信,而学习上的差生则产生过度自卑的心理。因此在总结了“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我在课堂教学中:
一、根据学生的差异建立合作小组
由于先天的因素,学生中存在着差异,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未必一定是坏事,只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学生观,差异也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已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技能和学业成绩分成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再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至二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一个小组人数不超过六人。由于每个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各小组间的同质性,使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使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每个小组中,学生的个性不同,能力上,学业上各个层次都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为了激励学生的竞争机制,我还要求每个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横向上进行展开相互竞争,并做到竞争中目标明确,并具有实现赶超的现实性,使这种竞赛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实施竞作小组间的竞赛合作
由于每个合作小组之间学生是存在着差异的,是异质的,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我考虑到让每个合作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同时也让小组内每个学生均有一定的分工,使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操作者等。而且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同时,我也考虑到,尽可能给每个成员更多的讲话机会,让他们沉默的机会尽可能少,尽可能多给他们共同学习的机会。
为了让每个小组之间展开相互竞争,我在每节课上,让每个小组之间比一比,今天那个小组取得的成绩大,那个小组进步快,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为小组的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培养了学生作为主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在这种竞争中,学习小组内部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使每个学生会努力的为集体的荣誉而认真努力的。
三、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确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组织的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学习小组既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或兴趣小组,也不是纯粹是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学习的团队。
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对学生个人意愿仅作为参考。我向学生说明的,合作学习分组,就象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与谁做邻居一样。同时我注意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效交往能力差、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隐含着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组内其它成员的学习都要负责。该学习方式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组成员都达到教学要求才算达到目标。所有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有三个核心概念:集体受奖、个人责任感及成功机会均等。这样就要保证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都接受同等的挑战,各尽最大的能力。而所有组员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
四、合作小组内角色的分配
小组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我注意做到每个小组内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让学生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这样,可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讲座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等等的情况。
同时,我还注意做到各角色名称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重新起名,让每个小组内,做到人人有角色,事事有人做,职责明确。
五、达成目标
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系统训练。“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这表明合作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人际交往技能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对话”与“共事”技能,如请求发言、遵循指导、称赞他人、澄清观点、支持反馈、互相检查、表示疑义、提出建议、概括小结等等。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加强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培养学生学会听取、学会说明、学会求助、学会帮助、学会反思、学会建议、学会解疑、学会整理、学会协调、学会分享。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对合作学习小组长(即领导者)定期培训,使其在合作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注意培养小组领导者具备如下能力:1、主持小组学习讨论,确保完成任务和质量。2、目标明确负责任,善于组织和引导。3、关于归纳和总结,进行汇报和交流。4、协调组员威信高,分工合作效果好。
六、改革评价
合作教学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范围,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量学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取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我在实施合作教学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佳作达标。同时,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我还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和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和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和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也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差生小组的第一名以及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部把握。但是,要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我还还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我则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我做到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讲座的声音过大,我则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嗓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讲座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我则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我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如果我们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我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我再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它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讨论时,有时候可能一时受阻时,我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学生经常缺席,等等。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这时候,我做到有耐心和有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综上所述,我认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能培养学生作为主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进一步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