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净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日趋迫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通过C语言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创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日趋迫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具有创造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正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C语言是程序设计语言中最基本也最简单的一门高级语言,作为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编一些小程序。但学生在C语言的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两极分化严重,课堂效率也较底。通过C语言教学,发现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效益的探索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的结构,通过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探究式学习的作用。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思维能力提高的结果。在教学中,出一些编程题,鼓励学生一题多编,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一题多编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开阔思路。如在学习使用C语言语言打印图形时,我先引导学生编写基本程序,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去思考如何是输出的图形边为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最后又如何使这些图形在一个程序中输出?学生们表现得很积极,讨论、争论,最终通过修改程序中的某些语句,使图形变为多种图形。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学得更灵活、知识掌握得更全面。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C语言教学,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而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上机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精神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1)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三、“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科,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C语言教学中,我在如下一些方面做了些尝试:
1、 前期的准备
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因此在开展活动前,教师首先应对班级学生情况作一充分的了解,对他们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都应该心中有数,再进行分组,确定组长和组员,一般以6-7人为一个小组。教师也应树立创造性教育的思想,积极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学内容,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质的保证。
2、 创设奇、趣的教学情境,培养探究心。
好奇是年轻人的天性,而探究心正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对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了如指掌,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类,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一个个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在学习完赋值运算符、输入函数、输出函数等知识后,教师以演示一个程序或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始每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中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3、巧设问题情境,激起探究欲
大家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能提出疑难问题,说明学生已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开始讲授数组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分别用变量和数组读五个学生的成绩,看起来似乎相似,于是有学生提出数组和简单变量有何不同,数组到底有什么好处?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先不急于回答,因为只有心中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探索的激情,也才有创新的火花。这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实践研究,比较给五个任意的数排序,用哪种方法好。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利用计算机反复实践,部分学生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我让“教”于学生,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向同学讲解自己的实践过程。
4、引导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学生们通过分组学习独立地探究自己的疑问,在合作学习中相互的讨论,相互补充达到对问题的解决,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空间,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汇报,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我让学生自己上机思考这一题的解题思路,要求自己摸索,小组总结并比较一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结果每个组都说出了好几种程序:有用双循环做的,也有将for循环改为while循环或do-while循环的,还有学生将i的趋势从n变化到1的,可谓五花八门,但程序运行的结果都是对的。而作为教师,在这一时刻应该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在活动前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确定好探究的进度,在学生处于无助状态、手足无措时介入学生的探究,给学生适时的帮助,在学生交流完各自的理解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给学生分析比较每个程序,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探究式学习有多样化的设计模式,从自主获取的信息的现成程度分,可将探究式学习区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我在C语言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大多归类与前者。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来说,学生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间接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就只能采取被动的、消极的听讲方式开展。实际上,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因此,也应该提倡以主动积极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2.孙善武,王楠;浅谈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