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2009-06-28 06:13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数学知识数学

汤 勇

北京大学张筑生教授曾谈过一种看法:“数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方式的科学。”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自然地应当表现为,通过教授数学知识,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在这个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里,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且由于能力和素质的大大提高,必将使其它课程的学习效果大大改观。在非智力因素等同的条件下,智力的差异是决定性的。因此,把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定在“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聪明日益长进”上,不恰恰是使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远见卓识吗!而且也正是中学教育的需要。而要实现这一系列教学目的必须创新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这么几种创新式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充分发挥“做”的作用

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在做上教,做上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这说明只有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可能发愤地去探索。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激励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实践证明,在操作中巧妙构思,层层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探求的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强调人人做数学,这既是义务教育普及性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落实。实践证明,人人做数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做数学中获得体验,这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负的责任,只有成为使学生“人人做数学,人人会做数学”的精心设计者,才不枉我们数学教师的称号。

如何让中学数学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正确的观念和有效的实行两个方面。

激励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最重要一步,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赞扬。“激励法”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必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想法都提出来了为止。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激励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大胆地在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中尝试起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课堂古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逐步地喜欢上这一学科,做到从学会到会学。

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细致地分析到一个知识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客观地分析每一名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设想可能引出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通过练习合理安排的语速、精确的语言,做到适合学生的胃口;设计提问是最有学问的,一定要认真设计好某一问题提问哪一类学生,因为这是给学生树立信心的最佳时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过程,结合一些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向蓄水池中注水,水面以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上升,问2小时水面上升了多少厘米?这个问题同学都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最简单的模型,马上知道3×2=6厘米,水面上升了6厘米,即+6厘米。紧接着提出蓄水池向外排水,水面以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下降,2小时水面下降了多少厘米?显然同学们都知道水面下降了6厘米,即-6厘米。列式得:(-3)×2=-6。这里引入的问题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实践证明,学生很快理解并接受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课堂教学严禁“一言堂”。在授课的过程中密切观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些许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甚至可以采用一些小小的奖励,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并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思考,解决。有时一个小小的问题确能带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刺激所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学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历景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要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给学生们以在自己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是一种很好的鼓励青年积极追求的方式。

主动学习是人的一种潜能,课上要有足够的信心,课下更要有适当的补充。我鼓励班级中的数学尖子成为学科带头人,并带动班内一些自觉性较强的同学组成数学兴趣小组。我建议小组成员每人自选一本适合自己的数学课外书去读,老师负责指导、检查。兴趣小组活动前,他们自选好问题,活动时设疑者负责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讲解情况提出新的质疑,他们互相争论,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引出十几个问题。这种活动不但激励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接受能力,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气。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成绩上升了,学生们找到了自信,对班风和学风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的鼓动下,一些学生鼓起信心,向重点高中发起了冲击。

参考文献:

1 周建兵;试论数学表示在中学数学概念获得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俞宏毓;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及其培养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宝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语言教与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纪艳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韦俊;初中数学维汉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成荫;高中生数学语言能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几何学习困难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霞;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南楠;高中数学阅读学习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香兰;少数民族高中数学课教学双语兼并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数学知识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