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艳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任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与召唤,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
关键词:主体作用 改革教学方法 审美能力 整体素质
一、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训练为主,加强学生技能的强化训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对学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要多鼓励,要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能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积极活动并保持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进行素质教育.应认真研究学习方法,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积极性。也只有真正地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才能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介绍遗忘规律,介绍一天中最适宜各科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单元考试题等等。
二、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整体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既要为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又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从这个目标出发,就决定了培养人才的多层次性;再则由学生本身的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等,也客观造成一个班级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定出科学合理的相应目标,力争人人都能经过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科学地运用教学规律及科学地认识学生,用合理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交朋友.理解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知识的规律以及学习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逐渐形成学习的技能与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四、提高教师本身素质
要想搞好素质教育,教师本身的素质是关键,要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还有待于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手段进行语文教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业务进修,终身学习,及时掌握教学改革动态,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的语文教师。
五、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相辅相成,同步发展。
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促进知识、智力、能力的统一发展。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不会解决的问题,不轻易问老师或其他同学,多动脑筋,反复思考,以求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同时,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加强德育教育,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和保障。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它参与智力活动,可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取得最后的成功,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一个学生的成绩优秀与否,与他的学习态度、理想、动力、毅力有直接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上学的时候,智商并不比别人高,他们之所以成功,只是他们能够刻苦钻研,有坚强的毅力,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能够吃苦耐劳,有不怕失败的高贵品质。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智力因素上的某些弱点,如“勤能补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
六、重视课外阅读,开展第二课堂
搞好第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利用黑板报、班报、通信等形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向报社、杂志社投稿,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利用通信的形式交流思想感情,发表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七、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魅力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从而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可以在语文课的阅读与欣赏中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具有艺术魅力的范读、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在耳濡目染、口诵心想中感知美。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助于发掘文章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自己掌握朗读技巧以后,有表情的朗读比范读更为重要,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再现作品中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于语言文字的描述,通过再塑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出课文情景,从而进入作品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言”的艺术效果。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描写细腻、情景交融的散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自然会领悟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领略到荷塘月色下的环境美、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
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有教师改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自身素质,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