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2009-06-28 03:34周丹妮肖春毛筱媛
消费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管理

周丹妮 肖春 毛筱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应运而生,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更新管理观念,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扩展型多校区 学生管理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工作立项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周丹妮(1982-),女,讲师,硕士;肖春(1972-),男,助理研究员,硕士,化材学院党委副书记;毛筱媛(1978-),女,讲师,硕士,化材学院学工办主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自身的扩展和高校之间的合并过程中,出现了多校区办学的现象。扩展型多校区有别于合并型多校区,指的是由于主校区发展空间有限,向外扩展新建校区而形成多校区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等。珀金的大学形态史研究告诉我们,如果社会不能从原有机构中获得它所需要的东西,它将导致其他机构的诞生。[1]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扩展型多校区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时代、国家、社会以及院校自身要求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开拓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并提高高校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高校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对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结构复杂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大学一般实行学校、学院的二级集权式管理模式。在以往的单校区情况下,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非常有效,但其缺点在于“战线过长”,容易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尤其在多校区办学之后这个问题更加突显。校本部机构与新校区各派出机构、校本部各院系与其分布在新校区的各年级等各方面关系的处理有一定复杂性, 很难在短期内调整到理想状态。

(二)新建校区地处偏远导致校园文化氛围淡薄

校园文化是大学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一笔长期积累凝结的无形资产。而扩展后的新校区一般建在与老校区有一定空间距离的城郊,严重缺乏校园文化底蕴。此外,多数高校把新校区作为新生的校区,新生的心理和思想都还很不成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如果缺乏老师、学长的有效引导,许多心理与思想问题很容易被遮蔽,产生厌学思想,沉迷上网和其他娱乐活动等。

(三)师资承载能力不足导致师生之间交流匮乏

扩展新校区之后,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这对高校师资队伍的承载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新校区常住教师太少,绝大部分教师都坚持“走教”,师生之间在情感、观念等方面明显缺乏交流,这必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高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辅导员)与学生之比应为1:200,而现有高校中比例远远小于这个数字,有时甚至低于1:400,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大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使得原本应该“春风化雨、细致入微”的学生教育管理变成了相对粗放式的管理,难以保证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浙江工业大学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5个发展阶段。目前,全国统招本科生分布在朝晖、屏峰两大校区。朝晖校区为老校区,主要由学科历史较为悠久的工科院系组成;屏峰校区建于2002年,目前主要由新发展的理、文、法、经、管等专业的院系以及主体在朝晖校区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组成。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作为学校学科体系相对完整、资源优势相对明显、整体发展相对均衡的学院之一,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两千余人。2003年起,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开始入住屏峰校区,他们在完成一年的学习生活后将搬到朝晖校区继续学业。如何开展好新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老师的重要工作,几年来,我院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高度重视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我院设立负责学生管理事务的党委副书记,任命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全权领导学院的学生管理。在大学里,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尤其在新校区的常驻老师只有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工作经验对学生的生活、思想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我院在辅导员选拔中一贯坚持“高进优出”原则,确保队伍高质动态平衡;同时积极引进辅导员参与学院建设,每年暑假学院中层干部会议是每个辅导员必须参与的重要会议。学院还积极推选辅导员参与培训交流,2004年以来,共有1人参与GCDF培训、1人参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4人参与“TTT”培训、2人参与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

(二)大力推行兼职班主任负责制度

屏峰校区环境较为偏远, 一年级本科生自制力尚不够强,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很可能会沉迷网络和其他娱乐活动。虽然辅导员可以进行一定的规劝, 但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我院大力推行兼职班主任负责制度,有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经常对学生积极进行指导,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切实加强一年级本科生始业教育

新校区的地理历史环境导致其很难和老校区产生思想、文化的认同感,学生也容易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兴趣、走向迷茫。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每年都邀请校内外知名教师和学者,为新生开展为期一学年的名师领航系列报告,涉及认识大学、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化材学院辉煌成就、科学和文化视野、学科前沿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引领学生及时对大学和人生进行思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我院职业规划师毛筱媛老师定期开设的新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认知自我,进而定位职业生涯目标。

(四)积极强化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

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习惯于重管理、轻服务。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成为特殊的教育消费者,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工作方式由单纯的管理向双向的服务指导转变。将过去单纯的管理为主、事后惩罚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更好地达到教育管理的预期目的。

(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针对多校区学生人数较多的现状,我院积极尝试让学生参与管理,推行以学生工作办公室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被动的地位,有利于消除他们对于“被管”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通过以上的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我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至2009年,我院一年级本科生在全校军训中连续三年每年均获得三项以上的奖励,带队辅导员每年均被评为军训优秀辅导员;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08年获省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2009年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两项荣誉称号。这些都表明,我院的多校区学生管理正在探索中稳步前进。

三、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生工作者应树立的一种哲学理念,也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价值目标上来, 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二)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的培养

扩展型多校区的情况使新生一入学就投入到一个“孤立”的环境当中,缺少了年级之间学养素质的传承。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使学生在辅导员的身上,找寻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三)教育管理方式多元化

高校的扩展导致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校教育管理的直接对象学生的多元化,要求学校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统一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各校区, 尤其是基层学生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分析本校区、本院系、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交叉运用多种管理方式。

(四)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特殊作用〔3〕

由于多校区大学校园的分散,学生对班级、专业、院系的概念逐渐更加模糊,学生宿舍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情感交流最主要的场所。从时间上来看,学生呆在宿舍的时间一般要长于课堂时间。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宿舍氛围的影响,学生中的争端也常发生在这里。重视宿舍的社区化教育与管理,积极发挥宿舍育人基地的作用,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的新课题。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大校园

多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生活中,网络化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是必然趋势。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要拓宽学生工作的途径和方式,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辨别和利用网络信息。建立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的民主管理,促进和完善多校区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扩展型多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发展必然产生的问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针对这些新问题,需要积极切合自身特点,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规范管理, 突出服务,回归教育,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arold Perkin。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Burton R. Clark。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Eight disciplinary and comparative vi ews[C]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31

[2]邓文卓等。高校多校区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学报,2007,(1) :185-188

[3]隋文慧等。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4-26

[4]欧舟。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谭广峰等。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社会科学版,2007,(9) :39-44

猜你喜欢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管理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