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动态生成 实施有效教学

2009-06-25 02:20金圣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三角形错误动态

金圣法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现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把握学习起点。实施有效教学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预案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已经有所估计。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的估计有不一致的地方,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如我教学“年、月、日”一课,当按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于是我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年、月、日,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如认识了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汇报交流的内容不仅大致覆盖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而且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如有学生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每年将近多出6小时。”一位学生接着说:“这样每过4年就有一个闰年。”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提升和系统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学习疑点,实施有效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由于疑点来自于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所以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课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次公开课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情境:学校花圃里准备用一块三角形地种菊花,种菊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竟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只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就可以了。”“学生都知道了,这节课该怎么上呢?”我灵机一动,随即用咨询的口气问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面积为什么用底乘高再除以2来计算呢?”“不知道。”这不正是本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为什么用底乘高再除以2来计算。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得到验证。”由于教学中抓住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动态生成的问题,学生学得非常主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

三、利用学习错点,实施有效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长期以来,对待学习中的错误,教师们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总是千方百计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处置不当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实,学习中的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很多时候,错误中往往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独特的思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把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工程应用题的教学:“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说明算理之后引导学生猜想:“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那么时间是多少天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吗?请同学们验算。”“这还用算?”学生虽然质疑,但还是认真算了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路程扩大一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20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学生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思维热情,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知的学习。

四、挖掘学习亮点,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而情感、态度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把握。因此,教师要用“心”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亮点,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学生经过努力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如在一次练习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327-98。学生基本上用刚学的简便方法这样计算327-98=327-100+2=229,但也有个别学生这样算327-98=327-100-2=225。这道题到底应该怎样计算?327减100以后是再加2呢还是再减2呢?通过辨析交流,大家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多减几的要加几,所以多减去2就要加上2。这时,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私下嘀咕:“搞也搞不清楚,还是我的方法好。”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笑着说:“你是怎样算的?能把你的算法做在黑板上吗?”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励,他真的快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327-98=100+227-98=229。他刚写好,下边就有人在喊:“错了,错了!这怎么能算简便方法?”只见他脸色通红,低下头来。“真的错了吗?”我仔细观察了他做的算式,终于发现了他算法中可贵的“闪光点”。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把327分成100加227呢?”他回答:“100减98等于2,2再加227等于229,就不用考虑是加2还是减2了。”多好的方法啊,我带头为他的精彩回答而鼓掌,其他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接着同学们指出了他计算过程中写法的欠妥之处,并重新进行板书,最后推广到只要是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总之,把握动态生成的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随时捕捉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的学习,让课堂充满人文性的关怀与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三角形错误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