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育方法,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2009-06-25 08:42吴玉琳唐金红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班级情境心理

吴玉琳 唐金红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也是教育者按一定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有负面效应,又有积极因素。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对其逆反心理进行辩证思考,对逆反心理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在校内。

有的学生认为校规或班规太严,例如统一着装、统一发型等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因此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不接受,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学校越明令禁止的事,他们越想尝试。

2.在家里。

下面的挑战书足以代表部分学生对家长的逆反程度,内容如下:妈妈:我感谢你养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财产,更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规定:进我的房间必须敲门;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如果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可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

总的来说,逆反的表现主要有:易怒、好斗、鲁莽、不守纪律、自以为是、爱惹麻烦、破坏成性。对家长和教师的要求总是加以拒绝和顶撞,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对长辈的话,总是唱反调。

二、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心理因素。

(1)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水平、自身素质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按家长、学校、社会的要求规范自己,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一般说来,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例如“不要早恋”、“不要上网吧”等之类的禁令。

(3)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不希望别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教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嫌父母和教师管得太严太多,喜欢自作主张、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因素。

家长教育方式科学性的缺乏,使得其对青春期少年心理因素的把握不准确,从而使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要这样”的自我胜利意识。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是教师把学生分等级。青春期的学生都要求个性,想要表现自己,需要得到肯定,教师的“区别对待”无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于是他们想寻找一种能引起别人注意的渠道——逆反,专门和教师做对。

三、如何巧用教育方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双重性,作为教育者,要采取一分为二的处理办法。只要我们办法得力,处理恰当,就可以兴利抑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1.宽容法。

教师在教育青春期学生的时候,要把握准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委婉的办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切忌胡乱批评、横加指责。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简单公式:B=f(p、E)表示,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E是环镜(Environmea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建立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和美好。如利用互帮小组,给逆反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进而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

3.注重把握教育的时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比如,当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又想自强时,在遇到挫折而又不甘失败时,对过去感到内疚之时,若能及时引导,就容易消除其逆反心理。当学生出现精神颓废、气馁、自暴自弃的心理时,教师要坚决予以否定,同时进行说服、劝导,使其认识错误,树立自信心。当其对同学、老师的错误有抵触、不满的心态时,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主动的情感。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学生不同心理,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思想、学习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春柱.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逆反心理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隆昌华.应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刘鹏令.中学生逆反心理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

[4]徐妍,张岗英.浅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应对措施[J].福建论坛,2007.

猜你喜欢
班级情境心理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感受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