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唐县(今河南唐河县)生员曹柏品赴省参加乡试,高中举人榜首。第一名举人被尊称为解元,声誉很高。按照当时的规矩,应在解元的家乡建立牌坊予以旌表。南阳府和唐县联手,很快在曹柏品家门口的大道上建起一座举人坊。
牌坊落成那天,知府和知县都到了现场。牌坊两边的石柱上面还是一片空白,等待知府题写对联。知府早年曾中过状元,自然是满腹锦绣,挥笔就写出了上联:
“二三千人中,文章魁首。”
还没有写出下联,众人就喝起彩来,盛赞知府不愧是状元出身,果然出手不凡。当然,这半副对联确也写出了实情,全省参加乡试的生员有两千多人,曹柏品脱颖而出,考了第一,不是魁首是什么?众人正期盼知府写出更加精彩的下联时,不料他却把大狼毫递到了知县手上,说:“你是曹柏品的父母官,这个下联应该由你写才对!”
知县一怔,马上明白了知府的用心:知府是在等着看他的笑话呢!原来,他这个知县不是走的正途,也就是说不是通过科举入仕,而是通过杂途进入官场的。他是行伍出身,因军功且负了伤才转入地方,做了个未入流的典史,而后从巡检、主簿、县丞一路升上来,最近才做了知县。传说这个状元知府向来看不起杂途出身的官员,果不其然,今天这不是拿题写举人坊对联来难为自己吗?不过,一个人既然能从典史升到七品知县,也绝非等闲之辈。只见他略一思索,问知府道:“也照大人那样写实吗?”
知府有些不屑地说:“下联呼应上联,这是写对联的常识。”
知县不再说话,挥笔写出了下联:
“四五十年来,父子解元!”
知府把知县的下联念了一遍,问:“曹柏品的父亲也曾中过解元?”
知县点了点头,朗声介绍起来。曹家家学渊源,曹柏品的父亲早年参加乡试时也拔得头筹。只是那时还没有建坊的制度,没有旌表罢了。此事虽然已经过去40多年,但县志上记得很明白,乡贤耆硕也口碑相传。知县自己不是科举出身,但特别崇敬文化,到任以后就把本县科举教育的点点滴滴调查得明明白白……
知府暗自脸红,想不到一个未入流的小吏对地方教育这样烂熟于心,把下联对得如此丝丝入扣。他翘起大拇指连说了3个“高”字,从此以后再不敢小瞧杂途官员。
府、县共为一座牌坊题联,也被传为佳话。
(责编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