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村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拓展

2009-06-23 00:56党晓虹郭洪水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4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西部地区

党晓虹 吴 宾 张 磊 郭洪水

◆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乡村先进文化是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和文化基础,西部乡村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性要求深化对西部乡村文化的研究,研究的理论视角包括西部乡村文化多元格局及其特点、西部乡规民约、风俗习惯、西部乡村农民科技意识、西部乡土文学与民间艺术、西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研究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西部地区 乡村文化 理论视角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我国社会基层最基本的文化形态,社会文化熔铸在总体性文明的多个层面中,自发地左右着农民的各种生存活动,是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行为习俗、心理情感和道德规范的反映。乡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其中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农村的发展关系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协调发展,西部农村发展在注重经济、社会的整体推进的同时,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大力发展乡村先进文化是建设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和文化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要“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从目前来看,西部乡村文化的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的乡村文化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另外,西部农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和形成了丰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传统和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对于缩小东西部经济社会的差距,优化西部乡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构有西部特色的先进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在认真梳理有关西部乡村文化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提出了西部乡村文化研究基本思路和框架,对关于西部乡村文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乡村文化研究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乡村文化的研究是有历史积累的。上世纪初,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等先生开辟了近代以来乡村文化的先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费孝通乡土社会思想等共同关注的主体就是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前辈学者的这些研究成果为乡村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村文化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繁荣阶段。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王沪宁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孙达人的《中国农民变迁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邹德秀的《绿色的哲理》(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秦晖的《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周晓虹的《传统与变迁》(三联书店1998年版),林耀华的《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申延平《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美国学者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钟小明《论和谐视野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农业考古》2007.6)、李秀芳等《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文化》(《农业经济》2008.4)、杨清恩《试论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理论探索》2008.4)、卢洪涛《从秦地小说看家族文化在乡村现代化的作用》(《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6)等。

以上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从历史和传统的角度提出和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的概念、内容、体系和基本特征,初步构建了我国乡村文化的问题领域;较为系统地研究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对具体区域云贵川、江浙等地的乡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探索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建构问题等。

但是,在对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中,发现仍有研究的空白点存在。关于乡村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和系统。乡村文化的基本内涵、结构和功能以及体系在目前的研究当中,仍处于讨论和争鸣阶段,未形成统一的学术规范。以至于在进一步的乡村文化研究中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

西部区域性的乡村文化研究较为薄弱和分散。从现在的学术成果来看,西部乡村文化研究散见于有关的论文和专著中,缺乏整体性的深入研究,未勾勒出西部乡村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丰富内容,对西部乡村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没有深入的认识,以至于对于西部乡村文化的优秀传统资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嫌不足。

关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研究是先前研究当中的薄弱环节。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但是,西部农村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和教育的滞后性,使得历史经验、传统仍然是支配西部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依据,农民的科技意识未建立起来,导致农民对先进的科技知识不理解和不接受,对农业科技推广抱有冷漠的态度,这一问题制约着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西部乡村文化的目标、路径的研究尚不够明确。从总体上看,西部乡村文化还较为落后,因此,必须加快西部乡村文化的建设和现代化转型。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理清发展路径,探索长效机制,是西部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西部乡村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以上可见,在我国乡村文化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研究积累。这都为该领域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具体到西部乡村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文化发展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存在许多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需要专门而深入的研究。需要从西部地区的特殊情况出发,深入探讨西部乡村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和体系,研究分析制约西部文化建设的诸多因素,把握西部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规律,并提出建设西部乡村文化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在综合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新视角。

(一)西部乡村文化多元格局及其特点

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多样,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交汇之地,丝绸之路于此贯通中西,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较早渗入并影响较为深远,因此,西部乡村文化呈现如下特征:文化的多元性,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山林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在该地区长期同时并存;文化的原生态性,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因此,封闭的地理环境,对外文化交流的微弱,导致西部地区乡村文化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特征;文化的宗教性,由于西部乡村受多种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当中,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宗教性特征。通过对西部乡村文化多元格局及其特点的研究,就是为了全面把握西部乡村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体系特征,为西部乡村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西部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研究

乡规民约、风俗习惯是维系我国乡土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我国西部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多民族聚集地区,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传统民俗丰富多彩,这些适合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特色的乡规民约和风俗习惯在调整西部乡村社会关系、维护乡村生活秩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西部地区五彩缤纷的服饰、风格不同的住所、多样的饮食文化、充满欢乐的节日、待人接物的礼仪、各具特色的婚俗、各式各样的禁忌、奇特神秘的葬仪、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等风俗习惯以及作为法律必要补充的民间约定和行为准则对西部乡民仍具有较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有利于保护西部乡村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够通过利用和开发这些乡规民约、风俗习惯构建新型的西部乡村文化。

(三)西部乡村农民科技意识研究

科技进步与推广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极其关键因素,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西部农民的科技意识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的经济局面来讲,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乡民受传统观念束缚,农民的科技意识还比较落后,首先由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农民难以理解和接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同时,由于受经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农民的风险意识、创新观念比较薄弱,难以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利用。因而,这种情况导致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西部农村进行推广利用率相对低下。该问题的研究,能够了解西部农村农民科技意识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途径,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

(四)西部乡土文学与民间艺术研究

西部地区在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当中,形成了土色土香的乡土文学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西部乡土文学以其质朴、豪放、浑厚而成为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在民间艺术方面,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民族风情的歌曲和舞蹈,陕西的剪纸、刺绣、皮影、泥玩具等,无不散发着乡土气息,这些艺术结晶,紧紧与西部民间乡土风俗相连,反映了西部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这些乡土文学和民间艺术的研究,为繁荣西部乡村文化生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乃至走向世界提供理论依据。

(五)西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明显的,但是,具体到西部乡村文化,则呈现出诸多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乡村居民还存在着保守性、封闭性的思想观念、乡村文化基础建设薄弱、乡村文化市场发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西部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西部乡村乡规民约、民风民俗与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西部乡村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西部乡村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结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环节。把握好西部乡村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理清西部乡村文化研究的基本思路,既有助于对当代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阐释,也可以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清恩.试论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J].理论探索,2008(4)

2.赵洪波.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8(9)

3.李淑瑛.梁漱溟与乡村建设运动[J].人才开发,2007(6)

4.刘长亮,谭政.“新农村建设”与费孝通乡土重建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1)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西部地区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