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鲍雁辛
◆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产业向生态化转型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内在联系,因此,廓清二者的概念和内涵,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化 内涵内在联系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环境代价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它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一般认为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R”原则。然而,“3R”原则并不能涵盖循环经济的全部内涵,“3R” 原则强调了循环经济要求下单个企业的理性行为,但“3R”原则没有明确地提出循环经济框架下,企业、行业、直至产业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联系,因此并没有指明循环经济在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要求。
针对“3R”原则的局限性,国内学者相继扩展了“3R”原则,例如吴季松在原“3R”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再思考(Rethink) 与再修复(Repair) 的理念,还有的学者提出了再组织、再制造等内容,但是,根据李兆前等人的观点,上述对循环经济内涵的扩展,例如再思考原则,提出的并不是操作层次或者经济运行层面的原则,或者与原“3R”原则存在高度的自相关性,针对这些问题,李兆前等人提出了新的“5R”原则,即资源减量化(Reduce)、循环再生利用(Recycle)、资源再配置 (Relocate)、资源替代化 (Replace),以及废弃物无害化储藏(Restore)的“5R”原则。
(二)“5R”原则
简而言之,减量化(Reduce)原则涉及生产活动的源头,它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原材料直接成为废弃物的可能性和数量,这两方面涵义都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循环再生利用原则(Recycle)是原“3R”原则中再利用(Reuse)原则和再循环(Recycle)原则的合并,它包括对废弃物中有价值的部件的多次利用,以及对失去部分和全部功能的废弃物进行二次或多次加工,二者的目的都是使资源在生产链条内得到多次循环和重复利用。
如果说前面这两个原则主要适用于单个企业,那么再配置(Relocate)则重点强调了资源在不同企业、行业和产业间的配置准则。再配置(Relocate)原则是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依托技术进步,使不同企业按照物质流动的规律和能量的利用梯度在某一地区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链网,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可以说,再配置(Relocate)原则是循环经济的关键步骤,因为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无论再怎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提高总会存在一个极限,不仅如此,单纯追求单个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可能造成提高资源的节约成本过高,违背经济理性。因此,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原则将在物质或能量上具有联系的企业结合起来,是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双赢的关键步骤。
然而,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仅仅依靠减少现有资源的使用量,而不采用替代性的清洁能源,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也是无法实现双赢的,仅仅依靠减少现有资源的使用量,或仅仅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那么这种节约最终也会遭遇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因此,实现资源替代化 (Replace),开发利用新资源,特别是新能源是最终解决人类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
无害化储藏(Restore)针对的是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它包括彻底无害化处理和有限无害化处理,这一原则明确了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企业应负的责任,将无害化纳入了经济运行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过程。
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和内涵
(一)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产业生态化是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产业生态化的核心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即根据产业的基本单位—企业(群落)之间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梯度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和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构造一系列的企业链网,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使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从而促进产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从产业结构、组织者产业生态化的内涵
从产业结构上看,产业生态化指的是建立一个层次多样、功能完善、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经济大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它可以把人类的产业活动纳入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生态大系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对人类生产系统(产业系统)与自然生产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整合,使物质和能量在社会—环境大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的系统之内和系统之间不断地被循环和高效利用。
从产业组织上看,产业生态化指的则是包含了资源和环境价值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具体来说,其内涵是:
第一,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提高和市场化使产品的生态质量—即产品的环境友好程度和资源使用效率为消费者重视,产品的生态品质成为消费者评判一件产品优劣的标准,同时,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市场使得消耗原材料多和废弃后的环境影响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从而促使消费者将注意力从单纯的物质产品转到一件产品上所能附加服务和功能上,使产品的“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日益成为趋势。不仅如此,产品的生态品质也会成为一种新的产品差异化形式,产品生态品质的高低将大大影响该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环境标志,以及国际贸易中越来越盛行的绿色壁垒都可以看作是市场结构因纳入生态价值而改变的结果。
第二,市场结构的改变将导致企业行为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将把自身行为的环境影响纳入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这将导致多种结果。从微观上看,市场结构的生态化导向将促进企业加快对生态技术的研发和使用、采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以及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等多种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生态化行为,而从宏观上看,市场结构的生态化导向则会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即根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来进行产业布局,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农业的兴起则都属于此类。
第三,生态友好程度将成为经济绩效新的评价标准。传统经济绩效的指标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对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能否促进技术创新,是否有利于保证公平竞争等。在产业生态化的条件下,除了这些标准,还会加入产品的生态友好程度这个新标准,即产品使用的资源量如何,产品是否属于环境友好型,此外,生态友好程度这一指标也会渗入到前面几个标准中去,主要是指前面几个标准不能以牺牲生态质量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