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并购危机的制度文化原因探究

2009-06-23 00:56徐明阳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4期
关键词:明基西门子

徐明阳

▲ 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跨文化背景下国际知名企业危机传播研究》项目编号:06RS022

◆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明基并购西门子未能达到预期,有关人士认为是西门子产品开发不顺,其较慢的产品开发速度导致亏损和资金链断裂。本文认为:速度背后是中德在工作时间制度、生活模式和劳资关系等问题上的差异和冲突;跨文化冲突是明基并购危机的诱因。

关键词:明基 西门子 跨文化冲突 并购危机

明基于2005年6月宣布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包括2.5亿欧元和先进手机3G专利技术,由此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企业。借助对有158年品牌历史的西门子整合,使明基代工制造与西门子技术、国际化销售网络完美结合,明基迅速成为国际品牌,使明基西门子成为第一手机阵营,3年内占有全球10%的市场。明基电通总经理李 耀预言:到那时,以台北市为中心,明基的经营版图已经横跨欧、美、亚三大洲,但事与愿违。2006 年7月明基西门子全球市场份额跌至3%,不及并购前一半;明基股价从2005年10月35元跌到17元以下,总市值蒸发一半;明基准备亏损两年的8亿欧元一年亏光。面对危机,明基在挫折中进行调整。2006年9月明基宣布停止欧洲手机业务,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接着全球调整:保留亚洲业务,大规模裁撤通过并购获得的欧美市场,并购宣告失败。

这场危机摧毁了明基成为国际品牌的捷径和梦想。在反思危机及其诱因时,与西门子中国CEO赫睿强的看法不同,李 耀认为德国文化和亚洲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他们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但他们的效率、工作方式和成本,对亚洲企业来讲,很难接受。而有关人士认为首先是没有足够考虑到跨国文化的冲击。

明基并购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任何一种分析都将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本文认为:跨文化冲突是明基危机的首要和深层诱因。

更新速度太慢导致亏损

明基并购西门子初期,为了迅速扭亏,明基制定了“开源节流”策略。一年来西门子手机业务成本节省了25%,“节流”成功;问题出在“开源”上。西门子手机均价70多欧元,属低端产品;要想起死回生,只能快速开发高端产品。并购前李 耀认为,德国人力成本高,让他们做价值更高的开发;但很快发现,德国的开发完全失控:每款新手机平均落后三个月,以一天平均售价少卖1欧元计算,一个100欧元的新手机上市时几乎血本无归。更新速度太慢不仅扩大了亏损,而且打击渠道和市场。2006年4月明基获得沃达丰的巨额订单,沃达丰是在欧洲10多个国家同时销售,可各国的定制要求不同,这需要明基提前应对;但德国团队推新品的更新速度太慢,延误了沃达丰的销售计划,几个月后沃达丰取消了明基订单。“失去这个大客户对明基移动的伤害太大了”。李耀指出,大客户的不断离去,使明基西门子走向困境:全球市场份额跌到3%;亏损日益扩大。

软件是新品延迟的主因,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对内迫使研发人员加班加点,这在创业型企业明基更是家常便饭;对外采取先上市后软件补丁的方式解决,而明基类消费电子产业允许产品在市场上“试错”,在探索中完善。我国企业这些与工作时间等制度相关的通常做法,在德国遭遇到激烈的文化冲突。

制度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对于各国的文化差异和特征,荷兰跨文化管理学家格尔特•霍夫泰德从五个文化维度来衡量: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权主义/女权主义、不确定性回避、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与本文相关的是“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霍夫泰德指出:“权力距离”是关于任一社会群体的人与人之间差别的,认为“差别是正常的”组织属于权力距离大的,管理者决策下属执行;认为“差别应尽可能缩小”的组织属于权力距离小的,下属广泛参与和影响决策。“不确定性回避”涉及人们遇到不明白事物时的焦虑程度。“恐惧”即高不确定性回避的组织,趋向于建立明确的条例、规范或流程以应付不确定性,回避模糊情境,管理者多为程序化决策;“好奇”即低不确定性回避的组织,很少强调控制,工作条例、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人们适应工作中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甚至如鱼得水。我国和东亚地区属于权力距离较大、低不确定性回避;德国和欧洲诸国属于权力距离较小、高不确定性回避。

(一)面对制度,中国人和企业灵活变通

罗塞利•L•唐在《亚洲的管理方式:跨文化影响》一文认为,东亚和东南亚“属于儒家或新儒家社会体系。……道教、法家学派以及军事战略论著等……对管理战略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多东亚的企业家都读过四部古典著作(《孙子兵法》、《五环论》、《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并影响着他们的经营思想”。由此形成了东亚人十二条经营原则,“灵活性”和“关系”列于其中。“东方的哲学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在很多方面也运用它。比如,孙子在简述适应条件和命运变化的灵活性时也乞求神灵的保佑——就像水不停地改变流向一样,指挥作战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强调了灵活的重要性,部分东方人的观点是即使在签订法律合同和组织文件时,也可以或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现实中,盛行于我国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口头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普遍现象,表明灵活执行制度(加班加点是灵活执行工作时间制度)成为中国人的工作生活习惯;也成为上述观点和我国文化“低不确定性回避”特点的事实依据。

与“灵活性”密切相连的是“关系”,罗塞利•L•唐说:“被调查的人都认为中国的法规模棱两可,‘关系才至关重要……再则根据儒家思想,理智约束人们的行为高于法制约束,所以人们下意识地接受惯例的法规。……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个人比法规更能决定什么是可接受的和允许的”。而尼格尔•霍尔顿赞成“基于关系的中国式商业模式和基于规则的先进工业国家的制度”的观点,并指出:“在中国,缺乏广泛尊崇的法律规范意味着每件事情都是可以协商的”。在几千年封建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面对权力“惟命是听”的思维定势,并影响至今。我国文化“权力距离”大的特点在现实组织层面的表现之一,即“灵活性”与“关系”的一个共同游戏规则是:领导说了算,领导意志往往就是制度。

身处发展中国家和创业阶段的中国企业和人,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和机会,只有迎头赶上。为了完成任务,经常灵活地改变工作时间制度,要求员工加班加点,甚至“白加黑”地工作,服从而非拒绝便成为组织内人皆遵循的游戏规则。

(二)面对制度,德国人和企业自觉恪守

作为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欧洲人继承了古希腊人关于人及社会的某些概念;从古罗马帝国继承了一种政治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规范;继承了一种文明的精髓—心中道德律。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中指出:“生活在西方民主制度下的人民,在承认自由与个人主义的同时,维护着一个能像钟表一样准确地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社会。在他们的政治哲学中,随时准备服从法律和秩序,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自由和个人主义并不否定社会合作和有组织的工作”。对于欧洲人的秩序,我国台湾学者、作家龙应台在《人在欧洲》一书中深有感触:高速公路上堵车严重,但没有任何一辆车离队向前加塞儿,人们坚守“秩序原则”,因为这是眼下唯一能使大家得益的方法。

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德国人有哪些最优秀的品质?在联邦德国新闻机构的一项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勤劳能干;守秩序、可靠、彻底;讲卫生。在《欧洲印象: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中,霍夫泰德对16个欧洲国家调查分析时,特别指出了德国人的特点:“在IBM和萨尔茨堡的研究中,德国在图表中占据中间位置,权利差别很小。但是,不确定性回避程度居中。……德国的不确定性回避就主张明确的规则,因为德国的权力差别小,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这些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无一例外。荷兰的观察家在针对跨国界的诸项研究中发现,德国的思维方式是法律条文式”。在生活工作中,德国人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他们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引以为豪。德国人恪守规章制度,源于法律条文式的思维方式,更因为心中的道德命令。在长期积淀中,遵纪守法、界线分明成为德国人的性格特点。

对于德国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劳资双方都严格遵守。如德国商店,根据规定营业时间到晚上八点为止,几年前甚至晚上六点止,周日和国定假日停业,违反规定会受重罚。节假日的德国大街百业萧条。世界杯足球赛开始前,政府鼓励商店延长营业时间,但响应者极少;而响应者最终发现,延时未刺激消费,却增加了营业成本。因为长期遵纪守法式的定时购物和休闲已成为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德国人工作和生活界限分明,工作时非常认真,下班后时间全归自己,无极特殊情况决不加班。李 耀曾说:“德国企业员工每天习惯下班了就是再见,让他们星期天做事情困难很大。我们现在也在努力改变这种作风,他们也在慢慢地接受明基的企业文化”。但并购失败表明,德国人的作风难以改变。

德国人恪守工作时间制度的深层原因

二战以后,减少工时和增加休闲已成为德国社会进步的表现:德国劳动者的工时已从马克思时代每周70小时缩减为现在的35小时;1899年韦伯勒发表《有闲阶级论》时象征上流社会身份的闲暇,如今已发展成为人人都能享受的大众休闲,99%的德国就业者享有4周以上的休假。休闲时,自己、家人与朋友便成了主角,尽情地享受生活—这正是德国人追求一种内外均衡的生活模式:人的外在的物质的追求,不应挤压、取代内在的精神追求。相反,“当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发生冲突时,德国人时常鄙视前者,牺牲前者,这使得在追逐物质利益的角逐中,在西方走向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德国亦是一个‘落伍者、‘后来者”。

二战后德国新目标是:通过发展经济而不是采取军事或政治措施成为世界大国,而建立劳资和谐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是前提条件。营造前提、实现新目标是德国企业家、劳动者、工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经过努力,“德国战后劳资关系一直相当和谐。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劳资关系相比,德国并未经历过严重的阶级仇视问题。德国工人的工资与福利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他们的生产力也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而资方要求延长工时势必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破坏劳资和谐关系,最终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当初,明基并购西门子后制定了将西门子员工周工时延长至40小时的条款,同时降低员工福利待遇。对此,德国工程工会这一欧洲最大员工权益保障组织挺身而出,强烈要求将周工时改为35小时,同时恢复员工待遇。面对并购后整合的第一道“难关”,李 耀专程赴德安抚此事。但是,在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涉及劳资关系等问题上,中德文化冲突一直存在。

在德国,较高的信任感是劳资双方互惠精神的道德基础,是民众与政府达成共识的道德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市场经济竞争背后更深层的较量和竞争,是这个善于思考的国度所注重的。

参考文献:

1.(英)帕特•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编,卢长怀等译.跨文化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尼格尔•霍尔顿著,康青等译.跨文化管理—一个知识管理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易杰雄主编,闵惠泉著.科技文明.华夏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明基西门子
迈进另一个阶段的三色激光强作 BenQ(明基)i985L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西门子SMART系列PLC关于99套模具选择的实现
拥有强大的色彩还原能力BenQ(明基)4KB257
BenQ(明基)i965L
鲜艳迷人的HLD光源4K HDR新贵 BenQ(明基)X12000H
全民4K时代来临 明基BenQ星辰W1700闪耀发布
如虎添翼,释放高动态的潜能 BenQ 明基W11000H
西门子变频器6SE70的控制应用
西门子 分布式I/O Simatic ET 200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