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物业员工队伍建设

2009-06-22 05:02沈荣刚
活力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业队伍

沈荣刚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物业员工队伍建设中的以人为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重视物业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休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也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问题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而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状况,又决定着社会发展和水平。因此,在高校物业的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面对当代“80后”甚至是“90后”大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以及广大教职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对高校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素质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维护物业员工的个体利益

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绝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物业员工作为社会的成员,也有获取应有的利益和利益得到维护的权利。尤其是在物价飞速上涨而收入水平相对低下且又增长缓慢的社会背景下,维护物业员工的个体利益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当前形势下维护高校大局的稳定尤为重要。

(三)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以人为本,必须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条件,把一切妨碍、束缚、影响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做法、体制改变,使以人为本得到落实和巩固。高校物业作为高校后勤保障的一个单元,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更好地占领服务育人的阵地。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回顾高校物业员工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是主体结构日趋复杂,年龄结构老化。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学校一般不再为后勤招聘、引进具有事业编制的年龄较轻的高学历层次人员;再加上自然减员的原因,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队伍主体已不再是在编后勤职工,而是逐渐由外聘员工取代。目前,高校后勤员工队伍的组成比较复杂,大多数高校后勤实体的员工结构包括正式工、集体工、人事代理用工(大专以上毕业生)、离退休返聘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人员成分的复杂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迫在眉睫。

二是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工作、精神、心理压力大。虽然高校社会化改革后,不断有大学生进入高校物业工作,并且成为一线岗位的主力军,成为高校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但所占比例并不大,而且受收入水平、升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流动频繁。在占主体地位的基层服务人员当中,将近70%的一线员工达不到高中文化水平,部分员工甚至达不到初中文化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员工思想相对闭塞,加之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起早摸黑,加班加点,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管理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娱乐和放松心情的时间很少等等,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工作、精神、心理压力不断增大。

三是物业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进取心不强,动力不足。在各高校物业的管理人员当中,受过正规专业(高等院校)教育的并不多,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这部分人进入物业管理岗位后,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总体来说专业水平并不高,理解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都相对较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加强高校物业员工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物业员工队伍整体文化水平

继续加大学历教育力度,鼓励员工参加函授、自学考试、进修等获取更高的学历,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鼓励基层服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更多的物业员工掌握法律、教育、计算机、心理学、管理学等业务知识,做好各种专业人才的储备,避免各类人才的失衡和青黄不接,不断提高物业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

(二)关心员工疾苦,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要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关心物业员工的切身利益,除了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外,还要为员工排忧解难,在政策范围内帮助员工解决好上下班交通、家属待业、子女上学就业、住房困难等问题,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大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场所,使广大员工能始终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实施以人为本的激励工程

进一步完善物业员工的考核奖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评先评优制度,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领导干部的“终身制”和论资排辈观念,加大奖励力度,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和“论功行赏”的激励机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激励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赶先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四)关心物业员工的身心健康,维护员工各项权益

健康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工作的先决条件。要建立定期强制的体检制度,建立不同岗位的休假制度,使员工做到张弛结合,劳逸结合。在当今形势下,尤其是要切实维护物业基层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要建立员工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提高物业员工的认知判断力、心理耐挫力和人格坚韧力。要切实维护员工的各项权益,使员工免受各方面的打击,始终能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

总之,加强高校物业员工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途径,以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物业队伍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