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华
学生作文创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然而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更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多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人才,许多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成效甚微,其原因诸多。笔者从教多年,就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略表以下浅见。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批改作文
作为学生的作文活动,每一次必须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这也就是说,安排这一次作文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文前教师应该提出哪些要求。作文后如何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系列都是在作文前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因此在学生作文后,教师按照事先的目的与要求,精心地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找出作文的精品,就这一次作文具体地进行批改和评议。例如,这一次作文的要求是主题鲜明,立意新颖,那么这次批改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主项来详析。不但在学生的作文上体现出来,更应在作文后的讲评中表现出来。同时,对作文中这个方面存在共性的问题在讲评中也该暴露出来。但不仅仅是暴露,而是让学生产生反思,我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从别人的作文当中,应该学习到什么。
二、批改作文应该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是教师的美德。这不仅是笼统的空谈。教师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了解学生可以说是作为一名园丁的最起码的工作。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熟悉学生就难能可贵了。譬如说,我们了解一个学生,从他的吃穿住行、活动思维思想都了解得很透彻,那么他在作文中所显露的主题、思想、内容也必须符合他的实际。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有的放矢的进行作文批改与指导。就文而谈,就文而导那是不够的,一次可以改过来,两次、三次还是重复老调子。文风和学生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有人说,一个教师,那么多学生,做真情太难了。笔者实践证明,如果熟悉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脉搏,批改作文比过去那种老式的方法轻松多了。拿起作文,看到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上联想到学生本身,就他本身来说,这篇作文,她应收到哪些效益就一目了然了。教师不能强求每一次作文都要达到统一的标准,应该因人而异,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相应的提高。
三、面批与精批同步进行
采用课堂训练、课后辅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体化、多样化的方法,强化作文指导,训练与批改。
说到批改,就是面批与精批的同步。所谓同步,就是一次学生作文上来后,教师不是拿起笔来按部就班的一阅,写下批语。而是每一篇作文大略地看上一遍,找出一些好的或比较好的文章。再读之后,寻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课间,自习时间在几分钟之内指导修改,然后学生自改。这样一次次的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对于较差的作文,需要精批。第一次要认真对待。首先要树立写作的信心,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此,在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作文中也要发现一刹那的闪光点。能在闪光点上生辉,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需要的不是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语,而是认认真真的实在。
现在的中专生,由于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追求已经冲破了旧的牢笼的束缚。“新意”则代表了跨越的文风。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老一套作文批改的模式来处理学生的作文,最起码是不会受欢迎的。□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