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长霞 袁 光
摘 要:来安方言属于皖中江淮官话的洪巢片方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本文主要从词法方面对来安方言的语法现象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来安 方言 词法
来安方言属于皖中江淮官话的洪巢片方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重视研究这些方言语法现象,可为探索来安方言的语言系统提供参考,同时对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大有裨益。
词法是一种语言或方言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三大词类着手,对来安方言语法中的词法进行初步探究的。
一、名词后缀
(一)名词+“子”
来安方言中,用“子”缀构成的名词很丰富。有时间名词、事物名词、方位名词和名词性词组等,“子”轻读。如:
1.时间名词+“子”
今年子 明年子 前年子 一会子 一下子 一阵子
2.事物名词+“子”
尖子 刷子 眼皮子 信封子 耳机子 夜猫子
3.方位名词+“子”
东头子 西头子 外头子 左边子 右边子 旁边子
4.名词性词组+“子”
脊梁沟子 胳肢窝子 心口窝子 耳朵眼子 脑袋瓜子 辣椒秧子
名词加“子”尾后,既加重了口语色彩,又显得亲切、随和。而且,凡是较硬的粒状物或块状物,其名称中大都可以带有重叠的“子子”词尾。如:
盐子子(盐粒) 沙子子(沙粒) 雪子子(雪粒)
蒜子子(蒜瓣儿) 麦子子(麦粒) 西瓜子子(西瓜籽)
此外,名词加“子”尾可以表示一类人。如:
瘸腿子(瘸腿的人) 豁牙巴子(缺牙齿的人)
歪嘴子(嘴巴歪的人) 屁篓子(好放屁或比喻经常说假话的人)
(二)名词+“头(头子)”
来安方言中有一些加“头(头子)”缀的名词。如:
褂头子 故事头子 屁股头子 个头(头子) 手指头(头子) 裤头(头子)
“头”或“头子”作名词后缀,常表示短小、琐碎的事物或人。
(三)名词+“拉杈的(邋遢的)”
名词+“拉杈的(邋遢的)”的组合形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陈述名词所在的处所或名词的主体具有令人不悦、讨厌的状态。如:
(1)这个男的满脸胡子拉杈的。
(2)那个小男孩子整天鼻子拉杈的(邋遢的)。
例(1)、(2)陈述了“胡子”“鼻子”的主体不讲卫生、邋遢,令人反感。
二、动词的结构
(一)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来安话有两种单音动词的重叠形式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一种是V1V1+就V2”式。它跟普通话“V1着V1着”的行为持续式相当。如:
(3)他笑笑就哭起来了。(他笑着笑着忽然哭起来了。)
(4)咱们说说就到家了。(咱们说着说着到家了。)
这种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和普通话中单音节动词重叠含有“尝试一下”的语法差别是很大的。
另一种是“V1V1V1”式。这种重叠形式不仅强调了动作的持续性,而且还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厌恶感情。如:
(5)下下下,看你克能塌下来!(天不停地下雨,看你能不能塌下来!)
(6)哭哭哭,看你哭到好咱子!(你不停地哭,看你能哭到什么时候!
此种形式一般只出现在对话里或者是说话人在发牢骚,而且多用在句首,其后必须有后续句,后续句中一般还会出现与句首动词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不论是V1V1(笑笑)式或V1V1V1(哭哭哭)式,重叠成分都不读轻声。
(二)单音节动词+“乎”
在来安话中有一些动词是由单音节动词加词尾“乎”构成的。这种结构不仅在形式上使单音动词双音节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了新的意义,构成了新的动词,在句中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如:
(7)凑乎:将就,先~着吧,过年再做新的。
(8)邪乎:虚张、夸大,就你会~,哪有那么严重!
(三)V1V1+“看(瞧)”
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上后缀“瞧”或“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格式,在语义上差异较大。
V1V1+“看”的用法与普通话相同。善意地劝说对方,表示“试一试”的意思。如:
(9)你吃吃看。(你吃一吃试试!)
(10)你动动看。(你动一动试试!)
V1V1+“瞧”是凶狠地威胁对方,表示“决不允许”的意思。如:
(11)你吃吃瞧!(你敢吃!吃,我就对你不客气!)
(12)你动动瞧!(你敢动!动,我就对你不客气!)
这两种结构多用于感叹句,动词都表示动作行为。但V1V1+“看”则于命令中带有鼓励、商量的语气。V1V1+“瞧”格式中的动词如果表示非动作行为,在表示感叹语气时则不带有威胁的意味,如“你想想瞧!”和“你想想看!”都是于命令中带有鼓励、商量的语气,但前者比后者命令意味要重一些。
(四)动词(形容词)+“得慌”
“得慌”主要加在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如:
懒得慌 憋得慌 急得慌 饿得慌 热得慌 颠得慌
充当词干的单音节动词,大都表示心理活动,含有一种有点儿不如意,让人反感、厌恶的意思。其中,有些动词表示怨恨、烦恼等不愉快的含义,如愁、烦、恼等;有些表示生理、心理上不舒服的感觉,如憋、撑、喘、颠等。
充当词干的单音节形容词,一般与人的主观感觉有关,其中,有的表示积极的感觉,如喜、亲等;有的表示消极的感觉,如臭、腥等;有的表示客观属性,如热、干、累、困等;有的表示面貌特征,如丑等;还有部分形容词表示人的恶劣的德性,如懒、笨等。
此外,“得慌”也可以加在少数双音节词后面,如:
兴奋得慌 痒痒得慌 难受得慌 滋润得慌 委屈得慌
“得慌”加在形容词和动词后面,一般表示程度高得太过,使人感觉意外或接受不了。如“闷得慌”表示“太闷、闷得难受”。
动词或形容词后缀“得慌”,在句中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补语,但是不能作定语。如:
(13)我饿得慌。(作谓语)
(14)我觉得饿得慌。(作补语)
三、形容词及形容词词缀
来安话为加强形容词的意义,增强其生动性和形象性,以及表现说话人的态度,常用的方式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结构形式:
(一)形容词+“乎(乎乎的)”
有一些生理感觉方面的形容词是加“乎(乎乎的)”后缀构成的。如:
粘乎(乎乎的):富有粘性 面乎(乎乎的):柔软
瓤乎(乎乎的):柔软、松泡 忙乎(乎乎的):辛勤忙碌
“乎(乎乎的)”缀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主要起强化词义的作用。后面能加该词缀的多是单音节形容词。这种组合在句中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有些可以作定语、补语等。如:
(15)才出笼的馒头瓤乎(乎乎的)!(作谓语)
(16)红薯烤得面乎(乎乎的)!(作补语)
(17)老同学一见面,那股热乎(乎乎的)劲儿,不知道咋说才好!(作定语)
(二)“点点(一丁格)”+形容词
来安话常在成对的单音节形容词如:大、小,长、短,粗、细,远、近等前面加上“点点(一丁格)”表示一种消极、嫌恶、不屑的情感,由此暗示出说话人对预想的人或事物的些许失望。如:
点点(一丁格)大(很小)
点点(一丁格)小(极小)
点点(一丁格)长(很短)
点点(一丁格)短(极短)
“点点”或“一丁格”附在这些成对的形容词前面,表示的消极、不屑情感的程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组。“小短”组的形容词加上“点点(一丁格)”后表示的消极程度远远大于“大长”组。偶尔“点点(一丁格)”也会出现在双音节形容词前,但比单纯的形容词表示嫌恶、失望的程度要轻。如:
点点(一丁格)难看(有点但不很难看) 点点(一丁格)着急(有点急)
前加“点点”或“一丁格”的形容词和一般单音节形容词功能一样,在句中主要作谓语或定语。如:
(18)我家离学校就点点(一丁格)远!(作谓语)
(19)点点(一丁格)粗的绳子!(作定语)
此外,在对话中,“点点(一丁格)+形容词”的结构还可以单独成句。如:
(20)——你家离学校有多远?
——点点(一丁格)远(近)!
(21)——她的头发长不长?
——点点(一丁格)长(短)!
(三)形容词十“不拉基的(不拉杈的/不叽歪的/不溜秋的)”
各种色彩词、味觉词和心理生理的感觉词,都可以后附“不拉基的(不拉杈的/不叽歪的/不溜秋的)”,这种结构相对单纯的形容词来说,既可增强描写性,又可表达说话人的不满情绪。如:
白不拉杈的(脸色苍白,难看) 灰不溜秋的(灰乎乎的,难看)
苦不叽歪的(带有苦味,不好吃) 黏不拉叽的(黏糊糊的,令人讨厌)
这种结构,可以作谓语、补语和定语。如:
(22)你买的枣子苦不叽歪的。(作谓语)
(23)那孩子长得灰不溜秋的。(作补语)
(24)甜叽歪的菜最难吃。(作定语)
另外,在相应的词语后面加词缀“货”“种”“篓子”“精”等表示某一类人,这些人往往是不讨人喜欢、让人厌恶的人。如:
洋货(说话做事不合乎社会规范的人)
骚货(言行比较下贱的人)
孬种(懦弱无能的人)
呆种(呆头呆脑有点傻的人)
屁篓子(经常放屁或说假话的人)
话篓子(话多且说个不停的人)
闹人精(喜欢闹事的小孩子)
害人精(专门害人的人)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2]钱放.普通话与安徽方言对比浅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3]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4]王琴.阜阳方言语法现象举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解长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袁光 南宁 广西大学文学院 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