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鸿
摘要: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和重要的基础。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必须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素质,以便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需要,为农村建设持续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关键词:三农;新型农民;综合素质;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从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性说起,结合本县实际,围绕衡南县农民基本素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进一步提出建议性的对策措施。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种长期性,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而农村全面发展之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如果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必然会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瓶颈和制约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耕田卖谷”的形象,新型农民必须积极应对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知识化,以及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这些客观情况,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市场意识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具有信息意识,能充分搜集和利用信息,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二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新科技及时应用到生产经营实践中去,能够不断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质量,讲信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行事。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必须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素质,以便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需要,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只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
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必然会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
衡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101.04万人,其中农民85.4万人,农村劳动力56万人。近年来衡南县从思想道德教育、农业科技普及和职业技能培训入手,在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上已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县域经济的拉动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衡南县农民素质与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该县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模式单一化,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教育程度偏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教育一直以来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农村的学生不能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一旦升学无望,往往选择弃学务工。据统计,衡南县农村现有的56万中青年劳动力中,文盲或者小学文化程度占52.07%,初中文化程度占37.93%,高中文化程度占7%,大专或大专以上的人才仅为3%多一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相对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而每年还不断有因升学无望而辍学的中小学生加入到农村文盲或半文盲队伍中来。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虽然文化素质高不等于综合素质高,但文化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农业劳动价值的创造。调查也证实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人群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生产技术水平高,其年收入也比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群要高很多。
(二)思想文化建设方面不够深入,道德意识与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忽略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这一时期的最大失误,思想文化建设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农民的生活与生产却随着乡村组织的职能逐步弱化,进入了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也比大集体的时候少。虽然村组干部和党员能够参加当地乡镇党委和政府组织的一些学习活动,但是对广大农民来讲,进行思想集中教育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只能从电视、广播和报刊上获取一点社会共识。农民的精神生活显得相当空虚: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村组都建了自己的祠堂或神庙,农户一年用于迷信方面的开支少的70-80元,多的2000-3000元,另外农户每次的丧葬费用达10000元以上。打牌玩麻将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农村赌博活动范围广、猖獗、名目多,如香港外围六合彩、三公、麻将、字牌、老虎机等,有的是一家大小齐上阵,每天沉溺在赌博上,不少农村青年沉迷赌博,根本没有心思投入生产劳动,寅吃卯粮,有的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带来很大的社会隐患。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也给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不利影响,难以形成合力。
(三)留守劳动力技能低,观念保守,市场参与能力较弱
由于衡南县三面环抱衡阳市区,南临粤港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大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和技术的乡土人才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据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衡南县外出劳力达27万人(其中举家外出5万多人),占农村总劳力的48.2%。留守农村的劳动力,40岁左右只占28%,30岁左右只占18%,20岁左右只占5%,同时这批精壮劳动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本土本乡经商办企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以用“38、61、99”来描述,这些在家务农或从事兼业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短期难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开辟致富新门路的困难较大。
(四)对农民的各类培训还未形成良性循环,科技贡献率不高
衡南县农业就其现状而言,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这个水平,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比国内先进地区低20%。农民靠科技致富只具有典型性,不具有普遍性,据调查,在衡南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较好的三塘镇松山村,有农业科技示范户30户,仅占全村总户数10%,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尚存一定差距。我们的各类科技培训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城镇培训多,村组培训少;集中培训多,现场指导少;单项技术多,综合技术少;传统技术多,现代技术少。许多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很难被农民理解并接受,农民对技术培训不感兴趣。这主要是培训的方式、内容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
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确定教育方针,制订教育法规制度,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审订学校资格并对学校的质量进行评估,考核认定教师和学生资格水平,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与协调等。在教育资金的筹措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广泛吸收来自各种社会力量和各种经济成分的资金。在制订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方面,规划应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资金筹措,目标,步骤,法律制度保障等内容。根据我们实际情况,借鉴全国的先进经验,组织力量,分层次地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要根据农村人口,经济,资源条件,通过调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或措施,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创新农村教育体制,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要调整农村教育的投资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办学模式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教育,使办学主体、办学投资渠道、办学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化。二是要建立农村教育的合理结构。认真抓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工作, 杜绝农村儿童的辍学现象,预防因青少年失学而产生农村青壮年文盲的情况,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使更多的农村青少年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三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和农民文化学校,注重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结合农村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尽快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四是要不断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要整合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的技术力量,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
(三)用先进的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提高思想意识、更新思想观念
要通过教育、宣传、示范以及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等途径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导他们首先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新事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思想观念。对农民进行教育,必须增强针对性、注重形象化,在农村培育新气象,形成新风尚,使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新,精神面貌好。一是要联系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讲形势、讲政策、讲道理,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二是要加强化文化熏陶,运用先进的文化塑造农民,进一步整合农村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特别是要抓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动电脑进村,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三是要创新活动形式,鼓励农民自己组建文化团体,发展节庆文化、农闲文化,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
(四)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农业以外的就业机会
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可以使农民的视野得到扩展,促使他们开放思想,通过了解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风险意识和经营管理方法,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逐步适应现代产业活动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是要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状况。对本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现状和就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摸底调查,定期统计上报,初步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库。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体系。要根据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和转移情况,广泛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面向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一条龙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及时了解外地劳务需求信息,适时组织劳务输出,规范外出务工各项手续办理和证件发放工作,减少农民外出的盲目性,努力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四是要搞好与输入地的沟通协调,切实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服务和管理,认真解决农民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而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始终是其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环节。我们必须加大对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建设的主体素质,树立农民崭新的形象,才能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衡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