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计算教学 提高计算能力

2009-06-21 01:48徐冬旭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数学

徐冬旭

[摘要]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是构建数学王国的砖块。强化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效。本文重点围绕计算教学中常用计算方法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关键词]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数学

实行新课程以后,一些人更多地重视学生的解题个性,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而对计算教学相对有所淡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是学生的必备能力,是构建数学王国的砖。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计算教学演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我重点围绕计算教学中常用计算方法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估算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学生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一些估算方法如取近似数估算、结合规律估算、联系实际生活估算等,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取近似数估算。如计算498×31,我们可以把498看成500,把31看成30,估计计算结果在1500左右。

2.结合规律估算。算一组学生的平均成绩“78、86、93、95、88、90、92、87”,我们可以作出估计,平均分在最低分78分、最高分95分之间,如果结果低于78或高于95均为错误。

3.联系实际生活估算。到商场买衣服,标价318元打八八折销售,我们能很快估算出售价的多少。把318元看成是300元,把八八折看成是九折,270元左右。

二、口算

口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如每天课前三分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注意形式多样,可采用夺星大赛、男女生打擂台、算24点、三分钟准确率、对比练习等,从中挑选出“星”、“擂主”、“24点王”、“百分百赢”。让学生的练习热情高涨,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口算题的一些常规数据应烂熟于心,这样为口算又快又对提供保证。A、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0.5=50%,1/4=0.25=25%,3/4=0.75=75%,1/5=0.2=20%,2/5=0.4=40%,3/5=0.6=60%,4/5=0.8=80%,1/8=0.125=12.5%…B、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如65+35=100,55+45=100,85+15=10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等。C、1—10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D、1π--10π。

口算题型的选择应多样化,除了一些“死”算的题目外,更应体现一个活字,如计算1/7+1/6,1/8+1/5,1/2-1/5,1/3-1/4等分母为互质数、分子是1的题目时,可让学生归纳算法:两个分母的积是作分母,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是作分子,或用分解数的技巧来速算,如354-299=354-300+1=55,1762+204=1762+200+4=1866,巧妙的口算,让学生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已能滔滔不绝的说出:在同一级的运算中,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二级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在真正计算时,学生掌握不错的运算顺序往往会出现混乱,如35+65×35,1/8-1/8÷1/8+1/8,学生容易把35+65加起来凑成100,把1/8-1/8相减得0。其实这就是学生的简算定势思维在影响着他们,并不是他们不懂运算顺序。所以教师要及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而又典型的错例,让学生一起分析、交流,找出最先算什么、然后算什么,通过集体讨论,达到既防又治的目的。

运算顺序确定后,计算时的注意力分配也很重要。例如计算:360÷0.7÷1/5时,既要把0.7转化为分数,然后再来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又要把÷1/5也要变成乘以1/5的倒数,注意的问题多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按步做题”,以克服学生的思维不足。

四、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教学中运算定律是基础,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由此类推出一些运算公式。如a-b-c=a-(b+c),(a+b)÷c=a÷c +b÷c,a×(b-c)=a×b-a×c, a÷b÷c= a÷(b×c)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有交叉地迁移、正确地转化,从而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在计算中。如计算3.57×0.75+2.43×3/4-75%这道题时,既要用到乘法分配律a×b+ a×c =a×(b+ c),又要用到a×b-a×c =a×(b- c),还结合了分数、小数、分数互化的知识,先应把0.75、3/4、75%转化成同一个数,把75%转化75%×1,这样把算式写成0.75×(3.57+2.43-1),自然而然地求出了结果。又如做56×55/57时,大部分学生对此题无法下手,只有用56与55相乘,这时应指导学生从转化的角度去思考,把56转化成(57-1),这样算式就是(57-1)×55/57,也就是57×55/57-1×55/57,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强化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新的成效。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