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全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以来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重学历,轻能力”、对高职教育缺乏认同、缺乏职业忠诚等现象,诠释了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内涵与能力内涵,剖析了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现状,从学习兴趣培养(树立自信)、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五方面提出了电子电气类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新思路 创新 自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发展迅猛,势头很好。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较短,各高职院校均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中。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借鉴日本、德国发展高职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全新的建设思路,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及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多数考生与考生家长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目前高职教育模式缺乏足够的认同度,许多学生表现出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危机,选择高职院校实属“无奈之举”,因而就不难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沉迷网络游戏、沉迷恋爱游戏等现象,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认识上存在的主要差距,也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国情。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研究高职学生群体的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这是摆在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与使命。
一、素质与能力内涵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中,“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型”是关键。高速发展的经济,使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将培养目标只定格在“技能型”培养上,而对“全面发展”、“高素质”理解不够透彻、认识缺乏内涵,具体表现为:重职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道德、社会技能和综合素质养成;重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忽视健全人格的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发挥;重智商提高,忽视情商培育;重学生科学素养,忽视人文素质等。这显然是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整个就业市场来看: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而另一方面,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涌向求职市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抱怨找不到工作、待遇低。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习、就业的一些错误观念。
那么,面对高速发展的我国经济和规模日益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如何诠释高职学生能力内涵,怎样界定素质教育内容,这对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的高职教育以来,有关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讨论就一直未间断过,各高职院校均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综合国内从事高职教育专家的论点及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
能力内涵应包括: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等。
素质内涵应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人文素质、必备的专业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与社会感,良好的诚信操守,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提倡和谐友爱,健康的身体素质等。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现状剖析
1.重学历,轻能力。对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征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建立起能力本位观念;为文品而学习,为60分而学习,为父母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
2.对高职教育质量存在认同危机。对专业缺乏认识、对未来感觉茫然,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过时,所学的知识“无用”,以后还得跟“师傅”学等,存在着新的“读书无用论”的错误倾向;
3.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部分学生出现自杀、精神错乱、迷恋网络游戏、沉迷于男女恋爱游戏等);
4.缺乏自信,缺乏吃苦精神。由于这个学生群体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而学习自觉性不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对自己的学习及未来缺乏自信;
5.缺乏基本的职业忠诚感,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较低。
6.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尤其不适应企业文化;
7.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
8.对专业课的学习仍然采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实验、实训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势必对整个学生群体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如何针对性地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是我们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三、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新思路
1.学习兴趣培养——始业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由初创、规范转入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为文品而学、对高职教育存在认同危机等现象,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学?”“为谁学?”的问题,为此,自学生进校的第一天起,我们狠抓“始业教育”,以消除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模糊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1)安排资深教授或学科带头人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
(2)聘请企业工程师或懂专业的企业总经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和从业教育;
(3)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历届学生实训及竞赛作品,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4)邀请本专业已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兄做专业从业报告,通过切身经历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专业及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树立自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学生群体在中学学习阶段,其学习成绩基本在中等及以下,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信心不足。自信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经过多年学习、受教育和实践积累起来的一种潜在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学生群体共性特征,学院领导提出了“自信、专注”的校训。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人生观、世界观”专题讲座;
(2)以班为单位,开展“我为什么上大学?”“我的理想”等专题演讲比赛与讨论;
(3)组织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琴棋书画比赛、各种球类比赛、健美操比赛、武术表演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现自身才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促使其自信心的逐步增强,达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效果;
(4)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合理设计课程实训环节,如收音机装配、电子产品制作、印制版制作等。通过实训,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与劳动的成果,有一种兴奋感与成就感,纷纷提出要收藏自己的成果,与父母分享。我们也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和自身有限价值的实现,自信心逐步树立,同时也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人文素质教育
勤劳、诚信、文明、礼貌、爱岗、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形成。人文精神教育就是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其核心是贯穿于人的思维和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格、情趣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将勤劳、诚信、文明、礼貌贯穿于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
(1)以思政教师为主,合理设置一定课时和学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学工队伍为专职骨干,以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相兼顾、课内课外相兼顾,以全体员工言传身教相兼顾,构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2)经常举办各类专家讲座:如人文讲座、艺术欣赏讲座、企业工程师专业讲座,社会名流讲座及校内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情、社情的综合教育,强化热爱职业的教育;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人文素质培养途径;鼓励与扶持学生举办各种类型演讲及演讲比赛活动,如英语口语比赛、对抗演讲比赛等;
(4)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针对浙江区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特点,在校园内广泛宣传浙江籍优秀企业家的事迹,组织开展“向优秀企业家学习,争当创业者”的研讨活动,并在校园内专门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区(提供场所),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4.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
专业素质与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求职所必备,也是将来赖以发展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
(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与教师一道参与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根据岗位群核心能力制订培养计划、确定课程设置;
(2)积极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提高“双师”素质队伍比例,由“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实训课程指导;
(3)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抓好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
(4)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尽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习环境;
(5)认真抓好毕业实践环节,一改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为“毕业技能综合实训”,通过建设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真题真做”环境。学生根据指导教师规定或自选的课题,通过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及核心技能拓展三个单元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一个综合性的训练,为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而考核方法则采取现场打分、现场评判的形式(包括图纸、实物制作情况及调试结果)。
5.创新能力培养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大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均是为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面对新的环境又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面对新技术又必须从头学起,因此继续学习能力与不断创新能力,是企业衡量人才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我们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有:
(1)在课堂授课留作业时适当的留几个思考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下次上课再进行互动交流;
(2)实验课则采取验证型与设计型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每年举办几次专业知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及其他技能大赛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
(4)积极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参加省一级及全国组织的各种专业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人杰,汤海涛.高职院校不可或缺人文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2]邢贵和.以质量为生存之本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7,9.